自然地理
【地理位置】常德位于北緯28度至31度,東經110度至113度之間。地處中國的中南部,長江中游,湖南省的西北部。東臨洞庭,西接黔渝,南通長沙,北連荊襄。東部為開闊平原,西北、西、南三面環山,地貌以平原為主,山、丘、崗、湖兼有。地勢自西向東傾斜,地貌類型多樣。境內雪峰山余脈延展于南部,武陵山脈綿伸在西北,沅澧兩水自西向東貫穿全境。
【土地面積】全市土地總面積181.77萬公頃,其中:農用地151.85萬公頃,占全市土地總面積的83.54%;建設用地19.89萬公頃,占全市土地總面積的10.94%;未利用地10.03萬公頃,占全市土地總面積的5.52%。全市現有耕地面積44.38萬公頃,占全市土地總面積的24.41%。(國土變更調查數據庫)
【地質地貌】常德處于雪峰、武陵隆起東北端及中-新生代洞庭凹陷西南部,域內影響較大的構造運動有雪峰、武陵、加里東、燕山和喜山運動,其中以燕山運動最強烈、喜山運動次之。從構造形態在空間展布的特征來看,區內分成東、西兩部:東部為洞庭湖喜山期凹陷,中、新生代沉積物廣泛分布,凹陷基底零星暴露、并制約著紅色盆地的展布;西部地質構造以燕山期褶皺、斷裂為主體,控制山脈和水系的延伸方向。
常德從地形地貌上可分為兩個截然不同的區域:石門縣北部,桃源縣西部及西南為中、低山侵蝕構造地形,地形切割強烈,V形谷發育,地形坡度陡峻,海拔最高2099米,一般500米~1000米,相對高差500米~1200米;南部及東部為洞庭湖平原區,地勢低平,地面標高一般在45~120米,最低35米。全市地勢自西北向東南傾斜。西北部地勢高聳,群山峭立,峽谷幽深;東南部地勢低平開闊,丘崗交錯,河湖縱橫密布。按地貌成因和形態特征可分為侵蝕構造中低山、溶蝕構造低山丘陵、剝蝕構造丘陵、侵蝕堆積丘崗、堆積平原等五類。
【礦產資源】常德市礦產資源較豐富,素有“非金屬之鄉”的美譽。現已發現礦產59種,占全省已發現礦種數121種的48.76%;已探明資源儲量礦產39種,占全省已探明88種礦產的44.32%,列入湖南省礦產資源儲量表的礦種31種。磷礦、石膏、芒硝、巖鹽、玻璃用砂巖、水泥用石灰巖等礦產保有資源量位居全省前列,其中磷礦保有資源量140619.5萬噸,石膏保有資源量198599.2萬噸,芒硝保有資源量40300.0萬噸,巖鹽保有資源量29698.8萬噸,水泥用石灰巖保有資源量105903.4萬噸。石膏、磷礦、芒硝、水泥用灰巖、重晶石、高嶺土、膨潤土等礦產主要分布在澧縣、石門縣、臨澧縣、桃源縣;煤礦、鐵礦主要分布在澧縣、石門縣;金礦主要分布在桃源縣、鼎城區、漢壽縣。(來源:市自然資源規劃局)
【水文】常德市位于中北亞熱帶濕潤氣候區,氣候溫暖、濕潤,雨量充沛、全市平均降雨量1433毫米,是全國平均值的2.38倍,其中沅水流域1583毫米,澧水流域1404毫米,(洞庭湖區1346毫米)。
常德市頭頂長江三口,腰跨沅、澧兩水,腳踏西洞庭湖,水系發達,河湖眾多,流域面積在10平方公里、河長5公里以上的大小河流有432條。其中流域面積200~3000平方公里河流有24條,流域面積100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有7條,湖區尾閭洪道全長443公里,分別為長江三口洪道313公里、沅江洪道58公里和澧水洪道72公里。
沅江,洞庭湖水系四大支流之一,我省第二大河,發源于貴州省都勻市斗篷山,干流全長1053公里,流域面積89833平方公里,其中湖南境內568公里,流域面積52225平方公里,常德境內126km,沅水自河源到黔城潕水河口為上游,黔城潕水河口到沅陵酉水河口為中游,沅陵酉水河口至德山枉水河口為下游,德山枉水河口至漢壽縣坡頭為沅水入洞庭湖尾閭洪道。依次流經我市的桃源縣、鼎城區、武陵區、漢壽縣。流域面積200平方公里以上較大一級支流有白洋河、夷望溪、大洑溪、小洑溪、澄溪、水溪、延溪、陬溪、漸水等9條。
澧水,洞庭湖水系四大支流之一,我省第四大河,是洞庭湖水系四大支流中,流域面積最小、河長最短的河流,發源于湖南省湘西自治州龍山縣大安鄉翻身村,干流全長407公里,流域面積16959平方公里,其中湖南省境內流域面積13841平方公里,常德市境內82公里,以洪水漲落迅速而聞名。
澧水有南、中、北三源:中源為主源,出自龍山縣大安鄉翻身村,與北、南二源會合于南岔,沿途接納溇水、渫水和道水等支流,至澧縣小渡口注入洞庭湖。桑植南岔以上為上游,南岔至石門為中游,石門至澧縣小渡口為下游,小渡口至南嘴稱澧水洪道,系1954年人工開挖的澧水洪道,依次流經我市的石門縣、臨澧縣、澧縣、津市市、安鄉縣、鼎城區和漢壽縣。(來源:市水利局)
注:1、雨量數據采用最新常德市水資源公報中第三次水資源調查系列特征值;
2、流域特性數據采用第一次水利普查數據;
3、三口水系、洪道部分數據采用電子地圖實測數據;
【氣候】常德市位于湖南省北部,屬中亞熱帶向北亞熱帶過渡的濕潤季風氣候,大陸性和季風性氣候特點明顯,具有“氣候溫暖,四季分明;熱量充足,雨水集中;春溫多變,夏秋多旱;嚴寒期短,暑熱期長”的特點。
全市年平均氣溫17.4℃,一年之中,一般1月最冷,7月最熱,氣溫年較差在23.1~24.1℃之間。年平均總降水量1381.1毫米,降水時空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4月上旬到7月上旬,石門縣西北部、桃源縣南部為全市強降水中心。年平均日照時數1559.7小時,無霜期為249~297天。(來源:市氣象臺)
用戶登錄
還沒有賬號?
立即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