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信息 | |
---|---|
標題 | 關于在常德開設普特融合小學的建議 |
內容 |
融合指的是一種讓大多數殘障兒童進入普通班,并增進在普通班學習的一種方式。意義:融合教育已成為當今社會教育發展趨勢中必不可少的教育手段。 目前,隨著我國自閉癥兒童比例的提高,已經有效地實施了綜合教育,以使更多的群體接受自閉癥。 融合的好處 1.特殊學生成本降低。 2.代表教育系統正向的改變。 3.和同學建立新的社會關系。 4.讓所有人主動關心,對普通及特殊生的學業及社會性有益。 5.有機會接觸到較有天賦的教師。 6.能接受高質量的普通教育。 融合的原因 1.特教缺乏嚴謹的課程。 2.特教缺乏高質量的個別化教學。 3.對輕度殘障者的教學與普通班教學混為一談。 4.教學決定缺乏參考點,過份主觀。目前,我省 長沙市將特殊教育納入“十大重點民生實事工程”,2023年開始依托普通學校開設特教班,確保每個縣(市、區)都至少建有一所普特融合學校特殊孩子要想真正融入學校、融入班級,需要社會、家庭、學校共同配合,接納他們的特性,用心創設溫暖環境,幫助特殊孩子健康成長。 5.特教師資訓練不足以應付學生需求。《意見》提出(見附件),到2027年適齡殘疾兒童義務教育入學率保持在97%以上。這是一個發展性目標,是對適齡殘疾兒童義務教育階段入學率已經達到95%的新期待;更是一個剛性目標,既要求鞏固好已有的普及成果,更要為義務教育普及水平真正實現“一個都不能少”繼續努力。 |
回復 |
常德市教育局回復: 您好!函件收悉,經調查處理,現將有關情況回復如下: 近年來,市教育局深入貫徹落實國家和省級文件精神,進一步完善特殊教育體系和保障機制,大力推進特殊教育融合教育發展,提升特殊教育水平,切實保障殘疾人受教育權利等方面做了一些工作: 1.積極推進融合教育。2023年5月,市教育局聯合市民政局、市衛健委、市殘聯成立常德市特殊教育資源中心和常德市特殊教育專家委員會,為特殊教育教師開展教育、康復知識培訓和技能指導,為學生康復訓練、醫學評估與鑒定、融合教育等提供咨詢服務,各縣市區也成立了相應機構。12月份,開展了全省特殊教育融合教育實驗區、實驗校的申報和認定工作,常德市桃源縣和武陵區青林小學分別認定為省級示范區和示范校。市教育局也提出了明確要求。各縣市區均需建立1至2所縣級融合教育示范校,整體提升我市融合教育水平。 2.有序開展隨班就讀。全市通過多部門幫扶共建,特殊教育資源中心統一規劃,深入開展融合教育理論研究等方式積極推進和探索融合教育新模式。各區縣市以特殊教育指導中心為依托,摸排隨班就讀學生,建立動態臺賬。2023年5月,聯合市殘聯下發《輔助器具進校園工程實施方案》的通知,為義務教育階段殘疾學生提供輔助器具適配及相關服務,切實提高殘疾學生學習生活的便利性和安全性。加大資源教室建設力度,原則上有5名以上殘疾學生的中小學校須配備資源教室,截至目前,各縣市區基本落實到位。 3.不斷提升隊伍素質。一是注重專業師資隊伍建設。近年來,全市新進近百名特教教師,均為特教專業畢業的大學生,為常德市特殊教育事業發展提供了人才支撐。二是加強專業職業技能培訓。常德市每年劃撥20萬專項經費,由市中心特校統籌全市特殊教育教師資培訓,目前已形成一套富有實效的培訓模式。三是關注教師隊伍身心健康。常德市特殊教育學校每名教師每年設立關愛教師專項資金,通過開展周末校內興趣班、寒暑假赴外地參觀學習等活動,幫助特教教師疏導心理壓力。 如您有其他問題,可以咨詢常德市教育局基礎教育科,電話號碼:0736-7717071。 感謝您對我們工作的信任與支持。 常德市教育局 2024年6月12日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用戶登錄
還沒有賬號?
立即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