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化就業和社會保障
文字實錄
-
主持人:
主持人:各位觀眾,各位網友朋友,大家好!聽民意、話民生、系民情、解民憂,向市民匯報工作,歡迎大家來到常德政府網在線訪談。今天,我們請來的嘉賓是市人社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唐立新同志,市就業服務中心副主任黃勇強同志,市人力資源開發交流中心副主任曹立波同志以及市人社局就業促進與失業保險科科長周旭明同志、職業能力建設科科長宋建軍同志,與各位網友就共同關心的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話題進行在線交流。唐局長,您好!
唐立新:主持人好!各位網友,大家好!非常高興來到常德政府網在線訪談欄目,和大家互動交流。借此機會,我代表常德市人社局黨組,向長期以來關心、支持我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工作的廣大網友們,表示衷心的感謝!同時,也懇請各位網友對我們的工作多提寶貴意見。
主持人:市人社局是重要民生部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工作倍受群眾關心、社會關注。請唐局長介紹一下市人社局的機構職能情況。
唐立新:常德市人社局是市人民政府組成部門。整個人社系統(含技師學院)現有人員編制490名,局機關內設科室20個, 局屬單位13個,我們簡稱為“3院9中心1支隊”。13個單位中正處級單位1個、副處級單位6個、科級單位6個。主要承擔促進就業創業、社會保障、人事人才、勞動關系調處等四大板塊職責職能。
主持人:2022年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實施“六位”實事惠民專項行動,請您介紹一下人社部門推進崗位實事惠民行動的工作舉措和主要做法。
唐立新:就業是“六位”實事惠民專項行動之首。今年以來,面對復雜嚴峻的國際環境和疫情帶來的沖擊影響,各級人社部門高度重視就業工作,多次召開穩就業保就業專題會議,專項部署穩工穩崗工作;市人社局多次由局領導集中帶隊分赴各地開展企業用工服務、高校畢業生就業等調研督查,抓緊抓實抓細各項工作;市就業工作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積極發揮職能作用,每季度研判就業形勢,壓緊壓實工作責任,抓好重點領域、重點群體(大學生、脫貧勞動力、就業困難人員)創業就業;市縣人社部門按照市局統一部署,落實落細穩就業保就業政策舉措,減負、穩崗、擴就業、保就業并舉,全力以赴穩就業保就業。這里我用3組數據予以說明。截至9月底,①全市城鎮新增就業4.72萬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3.74萬人,發放創業擔保貸款2.42億元,直接扶持創業751人,帶動就業0.98萬人;②全市開展職業技能培訓17.9萬人次,其中,就業技能培訓5210多人次。③全市共舉辦線上線下招聘活動496場,提供崗位56.5萬多個,為園區150家重點企業輸送勞動者1.52萬人。5月底,國務院穩增長穩市場主體保就業第11督查組來常開展實地督查,對我市人社部門保就業工作情況總體肯定。
主持人:剛剛您提到了幫扶重點群體就業,現在高校畢業生就業壓力增大,人社部門在幫扶高校畢業生穩定就業方面有哪些亮點經驗。
唐立新:今年,我市湖南文理學院、湖南應用技術學院、湖南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等6所高校應屆畢業生人數達到歷史最高的1.99萬人,規模和增幅均創歷史新高。為盡快幫助畢業生找到合適工作,各級人社部門靠前指揮,提前介入,千方百計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接下來,請就業促進與失業保險科科長周旭明介紹具體情況。
周旭明:今年全市6所高校畢業生人數19918人,初次就業率達88.15%。人社部門通過四個方面的措施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
一是推進公共就業服務進校園。積極歸集發布機關事業單位、企業等高校畢業生崗位需求計劃,組織用人單位進校園開展高校畢業生專場招聘活動。加強對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職業介紹等服務,對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開展實名制登記、強化就業幫扶。
二是鼓勵用人單位吸納就業。落實用人單位吸納就業擴崗補助政策,對于吸納畢業年度高校畢業生就業簽訂合同并參加失業保險的企業,按照每人1500元的標準發放一次性擴崗補助。對小微企業吸納畢業2年內未就業高校畢業生,簽訂1年以上勞動合同并按規定繳納社會保險費的,給予最長1年的社會保險補貼。
三是鼓勵自主創業和靈活就業。加大高校畢業生創新創業支持力度,強化創業培訓和金融支持,落實一次性創業補貼、創業擔保貸款及貼息、社保補貼等政策。離校2年內(以畢業證書時間為準)未就業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辦理營業執照并正常經營6個月以上,招聘1個以上勞動者就業并按規定繳納社會保險費,可以按照規定發放最高3萬元的一次性開辦費補貼。符合條件的高校畢業生創業,最高可貸20萬元的創業擔保貸款并按規定貼息。對靈活就業的高校畢業生,在社區進行靈活就業登記,以靈活就業人員身份參加社會保險、且履行了社會保險繳費義務的,按規定給予最長2年的社會保險補貼。
四是開展就業見習提升就業能力。推薦暫時不能就業的高校畢業生到就業見習基地開展3個月至1年的就業見習,提升就業能力并積累經驗,拓寬就業渠道。落實見習補貼,見習期間按最低工資標準發放見習補貼。
主持人:現在不少園區企業和用人單位反映招工難、留工難,而勞動者特別是就業困難人員出現就業難,咱們人社部門在緩解就業結構性矛盾方面主要做了哪些工作。
唐立新:就業結構性矛盾就是部分企業“招工難”,與部分勞動者“就業難”問題并存。通俗來講,就是有人沒事干、有事沒人干。當前,無論是在沿海還是在中西部,部分企業都發生了技工短缺、熟練工短缺、新型人才短缺的現象。為緩解就業中結構性短缺問題,人社部門提出了六項措施,這六項措施包括:搞好摸底調查,及早準確掌握人力資源市場供求狀況;及時收集發布供求信息,為勞動者和企業建立快捷有效的信息對接平臺;主動面向企業開展用工指導,強化對企業的招聘服務;加強培訓,滿足經濟發展對技能人才的需求;建立健全企業工資正常增長機制和支付保障機制,規范企業用工行為等等,下面,請市人力資源開發交流中心副主任曹立波介紹具體情況。
曹立波:舉辦線上線下招聘活動,確保信息對稱。通過各類線上線下招聘活動,搭建好人力資源供需平臺,盡量讓單位招聘信息與個人求職信息對稱。如:市本級的湘西北人力資源市場,每周星期六上午(國家法定節假日除外)定期舉辦現場招聘會,市場網站、公眾號、抖音號每周多次發布招聘崗位信息和求職信息、直播帶崗等;各區縣市公共人力資源市場也經常舉辦招聘會,在各自的用工網絡平臺發布用工信息和求職信息;全市人社部門舉辦專項招聘會,有“春風行動”“就業援助月”“大中城市聯合招聘高校畢業生”“民營企業招聘月”“百日千萬網絡招聘”“全國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金秋招聘月”等,還在鄉鎮舉辦點對點招聘會,在城區商業廣場舉辦專題招聘會、夜市招聘、零工招聘等,總之,在招聘活動形式方面是非常多樣的。今年以來,全市共舉辦線上線下招聘活動496場,累計參加單位2萬多家,提供崗位56.5萬多個,登錄進場求職人員31.8萬多人次,達成就業意向7.19萬多人。除了以上活動之外,我們還組織常德企業外出招聘引才,如:組織參加省內外高校招聘引才,今年共組織47家有需求的重點企業,赴湖南師范大學、湘潭大學等多所高校引才;開展勞務協作,先后與沅陵縣、慈利縣等地確定了跨區域勞務協作關系。此外,我們還鼓勵企業和用人單位組織職工開展職業技能提升培訓,通過技能培訓提升勞動者的技能,提高其就業能力,緩解結構性就業矛盾問題。比如,今年8月,市人社部門聯合西洞庭管理區舉辦園區企業中級數控銑工、中級電工技能提升夜訓班,針對企業職工技能培訓時間不夠、師資不強、設備不足等問題,采取送教上門的方式,打造職工身邊的技能培訓學堂,來自于泰利恒友、鼎坤數控、飛沃優聯、鴻云杭蕭4家企業的91名學員參加培訓,取得了比較好的培訓效果,贏得了園區企業和職工的好評。
主持人:現在全社會對技能人才特別是高技能人才越來越重視,咱們人社部門在培養技能人才隊伍方面主要做了哪些工作。
唐立新:技能人才是人才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支撐。近年來,全市人社部門深入實施職業技能提升三年行動計劃、馬蘭花計劃等,加大職業技能人才培養力度,涌現出了全省技能大師譚祖安、全國技術能手張青云、全國職業技能競賽冠軍陳濤、鄧理等一大批技能人才,全市技能人才隊伍量質齊升。下面,請職業能力建設科科長宋建軍介紹具體情況。
宋建軍:近幾年來,我市的技能人才培養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發力,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是大規模開展職業技能提升行動提升勞動者整體素質。2019年以來,市人社部門以開展職業技能提升行動為契機,結合我市先進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現代服務業,大力開展職業技能培訓。三年全市完成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培訓17.9萬人次。截至目前,全市技能人才總量已達59.5萬人,其中高級工35509人、技師5436人、高級技師515人。
二是持續開展高技能人才培養提升企業競爭力。近幾年來,我市先后出臺了《關于開展市級職業能力建設項目管理的意見》《常德市“常德工匠”實施意見(2017-2020)》等政策性文件,大力加強職業能力建設,持續開展高技能人才評選表彰活動,一大批高技能人才脫穎而出,提升了我市企業的核心競爭力。2019-2021年,全市共培養高級工3617人、技師3275人、高級技師492人。2016年以來,全市累計評選出“常德杰出工匠”40名、“常德工匠”75名、“常德技能大師”工作室項目60個、“常德金藍領人才”85名。與此同時,積極推薦各類技能人才參加全省、全國職業技能競賽,4人榮獲“全國技術能手”稱號,1人榮獲“湖南省技術能手”,2人參評獲得“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對于評選出的工匠、大師、技術能手,每年召開一次全市高技能人才會議通報表彰,并均給予了配套獎勵。
三是促進校企合作培養企業實用人才。近幾年來,人社部門積極對接“三高四新”戰略定位和使命任務,支持常德技師學院、常德職業技術學院、常德財經機電學院等職業(技工)院校以及部分有資質的民辦職業培訓機構,加強與企業合作辦學,大力開展訂單式培訓、職工崗位技能提升培訓、新型學徒制培訓,提升現有企業職工技能技術水平,突出解決常德經開區、高新區和各區縣市園區企業技術工人短缺的問題。三年來,全市完成企業新型學徒制培訓1852人、冠名班培訓600余人。此外,2019年,我市還出臺文件把焊工作為專項職業(工種)培訓,三年共培訓焊工4585人,60%以上對接我市常德經開區、高新區等園區企業,有效緩解了我市中聯建起、中聯恒通、中國中車、三一重工等設備制造與加工類園區企業焊工短缺的問題。“常德焊工”這一培訓品牌在全省已初步形成獨具地方特色的職業技能培訓品牌影響力。
主持人:現在全市上下都在抓好優化營商環境作為生命線工程,請問人社部門在公共就業服務方面有沒有什么創新舉措。
唐立新:推動改進干部作風、優化營商環境,落實“人社事業為人民、優質服務創滿意”目標要求,市人社局出臺了《常德市人社局優化營商環境十條措施》,包括:推行崗位惠民一站式服務,優化創業就業服務,全力打通就業公共服務最后一公里,得到了人社部、省人社廳的高度肯定。下面,請市就業服務中心副主任黃勇強介紹具體情況。
黃勇強:作為民生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完善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對穩定并擴大就業規模、促進更高質量就業具有重要意義。為此,我們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打造創業就業超市。為落實市委市政府“六位”實事惠民專項行動部署要求,常德市人社局創新工作思路,率先在全省成立第一家崗位惠民一站式服務大廳(創業就業服務超市),并于6月底正式揭牌運行。通過一站式便民服務,探索打造“人社事業為人民,優質服務創滿意”的服務樣板。目前,人社系統38項服務事項集中入駐大廳,市退役軍人事務局等部門的服務事項也陸續入駐服務大廳,為服務對象提供日常咨詢、用工信息、政策幫扶、創業就業指導等方面服務。所有下沉業務實行集中受理、一站辦結,通過自助查詢和幫辦引導,服務對象可以一次性達成辦事需求,促進經辦服務提速增效。服務大廳打破傳統政務服務模式,將“為民、親民、便民”的服務理念貫穿到整個大廳的設計之中,同時設有職業指導室和創業指導室,服務功能更加完善。通過設置直播區,線上舉辦“云課堂”“云熱線”“云帶崗”服務活動,利用數字技術為就業創業服務賦能,讓就業創業服務跨越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讓更多人看到、聽到、享受到。
二是推行創業貸款一站式服務。今年4月份,全省首家創業擔保貸款一站式服務中心在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常德市分行營業部揭牌成立。所謂“一站式服務”是指貸款申請人可到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常德市分行一樓營業部的“創業擔保貸款專柜提交相關申請材料,或登錄”金融超市“線上申請,即可快速全流程辦理創業擔保貸款業務。“一站式服務”工作有兩大新突破:一是全流程一站式辦理。業務咨詢、征信查詢、申請受理、資格初審、貸款審批、放款辦結在一站式窗口全部完成,創業者不用像以前一樣,需要在人社、擔保公司、銀行三部門來回跑,省去創業者的辦事時間。二是對貸款金額10萬元及以下、信用良好的符合條件的創業者,免除反擔保要求,實行“見貸即擔”。目前,武陵區、澧縣、安鄉、漢壽、津市、柳葉湖旅游度假區、桃花源旅游管理區都相繼成立了創業擔保貸款一站式服務中心,將審核放款時間由15個工作日提速至5個工作日辦結。截至目前,全市創業擔保貸款一站式服務中心共計發放103筆貸款,發放金額1709萬元。
三是推進省級充分就業社區(村)建設。今年來,為落實市政府開展“六位”實事惠民專項行動的部署要求,全市人社部門大力推進充分就業社區(村)建設。全市共確定171個社區(村)納入2022年度省級充分就業社區(村)重點建設范圍。我們建立并落實了“按日督導、按月排名、按季度通報”的工作機制,同時細化各項考核指標。通過精準摸排勞動力總數、技能狀況和就業意愿,高效開展“311”就業服務,實現供需雙方匹配、供求信息互通、崗位歸集推送;對基層工作人員多次開展全方位培訓輔導,并推行群眾線上申請線上辦、線上審批線上查等業務;強化督導,采取入戶走訪、電話抽查、系統查詢等多種形式檢驗工作成效,將就業服務觸角延伸至“最后一公里”。全省自3月份開展省級充分就業社區(村)創建工作以來,常德市此項工作每月均排名全省第一。
主持人:由于時間的關系,今天我們的在線訪談到此就接近尾聲了,在此唐局長您還有什么話想對各位網友說呢?
唐立新:感謝主持人。感謝各位觀眾、各位網友朋友的聆聽!衷心希望社會各界繼續關注、關心、支持我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發展!我局將堅持人社事業為人民、優質服務創滿意的目標要求,聚焦業有所就、勞有所得、才有所施、老有所養等群眾關心等民生領域,持續加強社會保障、增進民生福祉,切實提升市民的安全感、幸福感、獲得感。謝謝大家!
用戶登錄
還沒有賬號?
立即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