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數字賦能,打造全市智慧農業樣板
文字實錄
-
主持人:
各位網友朋友,大家好!歡迎收看本期網站訪談節目。今天是2021年9月2日,此次訪談的主題是智慧農業發展,因此我們邀請到了西洞庭管理區的相關領導參加我們的訪談活動。他們是:西洞庭管理區黨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鄭涵文,西洞庭管理區農業農村局局長劉玉文,中聯智慧農業股份有限公司湖南業務部經理王偉。歡迎各位做客直播間。首先有請本次活動主嘉賓,鄭主任,您好!
鄭涵文:主持人好!網友朋友們好!
主持人:鄭主任,可能有些網友朋友還沒有去過西洞庭,對西洞庭也了解不多,正式訪談前請您簡要介紹一下西洞庭的區情。
鄭涵文:好的。西洞庭位于擁有46萬人口的民主陽城垸中心,因地處八百里洞庭湖西畔而得名,原系創建于1955年的國營西洞庭農場,2000年改制為管理區。全區總面積110平方公里,總人口6.8萬人,下轄1鄉鎮2街道,18個村(社區)。具體來講,西洞庭有三個方面的特點。
1.特色鮮明。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體制獨特。2010年在國營西洞庭農場的基礎上設立管理區,作為市人民政府的派出機構,比照縣級人民政府行使職能職權;2009年常德市政府設市本級的西洞庭食品工業園,2012年升級為省級工業集中區。目前,管委會、農場、園區實行“三塊牌子、一套人馬”運作模式,機構精簡高效,全國少有。二是文化獨特。全區人員來自全國23省205個區縣(市)、分屬11個民族,思想開放包容,尤其是艱苦奮斗、自力更生、勇于開拓、農墾銳意進取、敢為人先,文化底蘊深厚。三是風光獨特。全區土地一馬平川,典型棋盤格局,田成方,路成網、樹成行、渠相連,南北各有一個面積萬畝以上的天然湖泊,河渠湖相通,濱湖水鄉田園風光獨具特色。
2.區位較優。西洞庭地處沅水、澧水匯合流域的中心,區位優勢比較明顯。東距澧水蒿子港碼頭僅9公里,南距沅水坡頭碼頭20公里。岳常高速與省道S205在管理區縱橫交匯,并設有互通口,離市區僅20分鐘車程,北距岳陽僅1.5小時車程,到二廣高速互通口僅10多分鐘。西洞庭已成為常德中心城區30分鐘通勤圈內重要的衛星城,也是洞庭湖生態經濟區的重要節點城市。
3.基礎較實。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基礎設施較為完善。近年來累計投資20多億元,配套完善了水、電、路、氣、通信等基礎設施,形成了“四縱六橫”路網框架,項目落戶的“七通一平”條件已全部俱備。二是新型工業化成效明顯。形成了以生物科技業、健康食品產業為主,包裝產業為特色的“兩主一特”產業體系,全區現有工業企業110多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63家,國家和省市農業化龍頭企業18家,2020年全區規模工業總產值達105億元。三是現代農業獨具特色。目前西洞庭管理區已初步建成了高效果蔬、優質水稻和健康水產三大主導產業萬畝示范基地,現有綠色食品認證產品9個,中國馳名商標4枚,省著名商標13枚。
主持人:今年4月初西洞庭中聯智慧農業(水稻)產業園正式啟動的消息,相信許多關注智慧農業發展的網友們都非常關心西洞庭智慧農業進展情況,我想問一下鄭主任,前期西洞庭在智慧農業發展方面作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績?
鄭涵文:近年來,西洞庭管理區充分利用土地國有等優勢、產業立市、鄉村振興等發展契機,積極開展產業數字化發展探索,不斷為智慧農業發展儲能賦能,全力打造以智慧農業為引領的三產融合示范基地,重點打造“三水(水果、水稻、水產)”“一薊(朝鮮薊產業)”四個智慧農業基地,取得良好成效。今年,管理區正在申報全國農業農村信息化示范基地,目前排名全省第一,相關資料已上報農業農村部。具體來說,前期主要開展了三方面的工作:
1.突出優勢強保障,為數字農業發展儲能。一是集約土地資源。對國有農用地進行全面清理回收,并交由區農投公司統一經營管理,為發展數字農業提供必要用地保障。二是匯集農業數據。對近20年來降雨量、氣溫、病蟲害等農業數據進行收集匯總,為開展模型分析提供有力數據支撐。三是升級基礎設施。累計投入資金2億多元,持續完善農村道路、農田水利、通訊網絡等基礎設施,為數字農業發展提供完善基礎配套。四是尋求支持合作。區黨委主要負責人多次帶隊外出考察學習先進經驗,并邀請企業家和多領域、多學科專家學者來區開展專題研討,統一思想認識、匯集各方力量,探索推進數字農業發展。
2.精準招商引項目,為數字農業發展聚力。圍繞健全全產業鏈條,依托本地資源優勢,2019年成功引進家家紅優質柑橘三產融合項目,2021年4月中聯智慧農業(水稻)項目成功落戶。其中家家紅優質柑橘三產融合項目總投資1.2億元,致力打造集種植、橘罐精深加工等于一體的數字農業示范基地和三產融合示范樣板;中聯智慧農業(水稻)項目計劃總投資5億元,致力打造集精準種植、烘干、加工、冷鏈、電商銷售等于一體的智慧農業(水稻)產業園。
3.示范引領建場景,為數字農業發展開路。一是初步建立空地人機一體監測體系。中聯智慧農業(水稻)項目現已初步構建由空中無人機、地面氣象站、環境監控站、蟲情測報燈、水位和土壤傳感器等數字設備,以及現場技術人員和智慧農機組成的立體監測體系,基本實現智慧監控全覆蓋。家家紅也初步建立了土壤、溫濕度、氣象和基地監控全覆蓋的監測體系。二是探索建立生產全過程的數據管控模型。中聯智慧農業圍繞選種、育秧、播種、水分、肥料、病蟲草害、收獲、烘干等水稻種植全生命周期10大模塊、23個算法,通過全程不間斷數據采集匯總,正逐步建立本地化的種植智能決策模型,以實現大數據驅動的科學精準種植。三是初步建立智能控制的農事服務中心。中聯智慧農業以專家系統農藝算法模型為后臺支撐,初步建立了中聯智農云APP,打造可視化、智能化用戶應用系統,提供農事安排、田間風險管控、田間遠程監控等三大類田間管理場景服務。家家紅柑橘基地也初步建立了云平臺管理中心,包括以色列水肥一體化智慧管理系統、農事管理系統、環境數據系統等,并配套甘霖農服務APP,可實現智能農事指導及水肥滴灌遠程控制操作。
同時,我區在還利用互聯網基礎大力發展智慧水產,大力推廣“魚鱉混養”“稻蝦套養”“稻魚套養”等生態養殖模式,通過魚塘內的傳感器和攝像頭,實時監測水體內的水位、溶氧、氨氮、亞砷酸鹽等指標,結合天氣情況通過手機遠程控制自動啟停抽水機、增氧機和投餌機。
主持人:好的,謝謝鄭主任的解答,作為一種新興的技術解決方案,很多網友對于智慧農業的概念,以及智慧農業有什么好處還不太了解,想請鄭主任為網民朋友做個介紹。
鄭涵文:好的,主持人,這個問題請中聯智慧農業公司王總解答一下。
王偉:智慧農業是將遙感、地理信息系統、全球定位系統、計算機技術、通訊和網絡技術、自動化技術等高新技術與地理學、農學、生態學、植物生理學、土壤學等基礎學科有機地結合起來,實現在農業生產過程中對農作物、土壤從宏觀到微觀的實時監測,以實現對農作物生長、發育狀況、病蟲害、水肥狀況以及相應的環境進行定期信息獲取,生成動態空間信息系統,對農業生產中的現象、過程進行模擬,達到合理利用農業資源,降低生產成本,改善生態環境,提高農作物產品和質量的目的一個集合概念。
中聯重科是一家A+H上市公司,農機板塊是國內領先的水稻全程機械化解決方案提供商,近年來,中聯農機全面升級人工智能技術、推進多系列產品技術覆蓋、建立智能農機數據庫、領軍行業AI農機標準編制,致力打造全程作業的農業農藝大數據采集移動終端。依托此優勢,中聯智慧農業的整體架構是由智能農機、智慧農藝兩部分組成。智慧農藝核心是“出圖”,圍繞作物健康生長,以農藝為基礎,算法為支撐,開發物聯網大數據平臺,提供精準作業指令。智能農機核心是“數據采集和按圖作業”,即從耕種管收等多個環節作為移動數據采集終端及精準作業終端。
2016年至今公司累計研發投入超過3億元,通過自主研發+技術合作方式,建立了智慧農藝+智能農機技術體系,初步定義未來智慧農業發展方向。中聯已率先實現數字賦能水稻種植全過程及智能AI農機生產,并驗證了技術可行性和經濟可行性,打造中國乃至全球領先智慧農業產業鏈。
主持人:好的,謝謝王總,鄭主任,從產業管理角度,智慧農業對西洞庭農業發展有什么幫助?
鄭涵文:好的,這個問題請區農業農村局劉局長回答一下。
劉玉文:智慧農業對西洞庭農業產業發展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為農業可持續發展提供技術支撐。一方面智慧農業可以減少農業面源污染。傳統農業生產中大量投入農藥、化肥、機械等生產要素,造成資源的浪費、環境的污染以及生物多樣性的減少,智慧農業關注土壤與植株健康,通過精準、變量投入減少資源的浪費,降低環境的污染;另一方面,智慧農業可以解決誰來種田的問題,農業作為一個高風險、低收益的產業,在經濟發展、城市化的進程中,年輕人不愿種地,也不會種地,單靠現在留首一線的老人無法支撐農業現代化,農產品質量也開始出現一些問題,隨著老一輩農業人逐漸退出一線,“誰來種地”的問題將格外嚴峻。智慧農業通過數字化管理、無人化作業,必將使農業成為一個時尚的行業,使新型經營主體成為體面的職業,支撐農業可持續發展。二是為農產品的提質增效提供了技術支撐。傳統的農業生產,過量的農藥、化肥的投入,使得農產品的安全性、質量統一性無法得到保障,智慧農業通過信息感知、智能決策、精準管理,在最佳時間做出最佳決策,從而提升水稻產量與大米品質,同時使用區塊鏈技術將水稻的耕種管收記錄沉淀下來,作為品牌大米評級的重要依據,提供大米溯源功能,滿足終端消費者對大米安全的需求。這一點是打造高端大米品牌、助力農民增收的有力舉措。
主持人:智慧農業發展確實前景喜人,鄭主任,請問西洞庭在發展智慧你智慧方面有哪些支持政策?
鄭涵文:這個請劉局長解答一下。
劉玉文:管理區智慧農業發展高度重視,目前對智慧農業的支持政策主要五個方面,一是智慧水稻科研項目由管理區立項,通過政府采購,由中聯智慧農業公司實施,所需費用全部由政府出資,共計1000萬元。今后示范和推廣階段所需費用也主要由政府補貼。二是智慧柑橘基地二期1500畝水肥一體化項目,通過田間布設各種傳感器和攝像頭等智能設備,對土壤養分、溫度、濕度進行實時監控,結合天氣預報,由系統自動灌溉、施肥和施藥,其中500畝由政府融合項目資金建設。三是2017年管理區出臺了《國有農用地管理實施辦法》,將全區所有農用地授權給農投公司管理,鼓勵適度規模經營,徹底解決了以前小農戶種植地塊較小、種植作物不一致,不方便智慧農機耕、種、管、收的問題。四是全區統一規劃了4個村民集中建房居民點,從2018年開始,管理區出臺了政策,對到居民點建房的農戶給予2-12萬元不等的獎勵。其中拆除原有住房,到居民點建房的農戶補貼12萬元,改變了以前耕地中到處都是房屋的面貌,有利于實施智慧農業項目。五是根據《促進園區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西辦發〔2018〕12號)文件精神,來我區發展智慧農業的企業,在用地、基礎設施建設、用工、人才引進、稅收、品牌創建、融資等方面都有支持政策。
主持人:謝謝劉局長,聽了您的介紹,我們對智慧農業的發展也充滿了信心,鄭主任,能否為我們西洞庭智慧農業的下一步工作打算?
鄭涵文:好的,主持人。下一步,我們將重點做好四方面工作:一是加強頂層設計。加強與省農業農村廳、湖南農大、省農科院等緊密對接,編制數字農業發展規劃,構建產業發展路線圖。二是突出項目引領。以中聯智慧農業(水稻)項目為重點,深化產學研合作,以點帶面,逐步推進各產業數字化升級轉型。三是完善數據資源。建立健全農業數字資源目錄和標準體系,完善空天地人機一體化數字采集體系,拓展在線數據采集渠道,統籌建設涉農數據庫,為數字農業發展提供精準數據支撐。四是加快推廣應用。通過建立農業大數據綜合服務平臺、數字農業生產智慧調度中心、數字農業與智慧農機培訓體驗中心、綜合農事信息化服務中心、數字化冷鏈物流與加工管理中心等“一核四中心”,進一步提高農業生產的智能化水平,建設農產品智能生產全產業鏈,實現節肥、減藥、降本、增產、提質目標,助力農民增收、農業增效。
主持人:好的,謝謝鄭主任,智慧農業,點亮未來,如此強有力的發展措施,相信西洞庭智慧農業必將成為常德市現代農業發展的樣板。同時由于時間關系,今天的訪談節目就要結束了。感謝鄭主任和西洞庭各位領導的到來,也感謝各位朋友的熱心觀看。
鄭涵文:感謝常德市政府網站給了我們這次和廣大網友交流的機會,感謝主持人,感謝各位網友,希望大家一如既往地支持西洞庭智慧農業的發展。在此,我代表區管委會和西洞庭人民,真誠邀請大家來西洞庭參觀。
主持人:好的,今天的節目到此結束,謝謝各位的關注和參與,下期節目我們再見!
用戶登錄
還沒有賬號?
立即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