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好園區
- 時間:
- 2023-05-17 15:30
- 嘉賓:
- 雷鳴
- 簡介:
-
1、規劃定位是園區發展的“方向盤”,決定了園區發展的方向、高度和品位,在這方面臨澧是如何謀劃的? 2、產業項目是園區發展的“主引擎”,請您介紹下園區“一主一特”產業的發展情況。 3、理順體制機制,才能暢通園區發展的“快車道”,在體制機制上臨澧是如何破除瓶頸、激發園區發展活力的?
-
姓名: 雷鳴
職位: 臨澧縣委常委、縣委辦主任、縣委國安辦主任(兼)簡介: 縣委方面:主管辦公室工作。分管檔案、史志、機要、保密、密碼、接 待和全面深化改革、外事、港澳、對臺、財經委員會辦公室工作。 聯系衛生健康工作。政府方面:負責工業和信息化、商務、招商促進、園區、電業、通信、鹽業、石化工作。聯系衛生健康、醫保工作。分管縣工信局、縣商務局、縣招商促進事務中心、縣市場中心。聯系縣衛健局、醫保局、縣總工會、縣工商聯、縣供電公司、鹽業公司和各電力、通信、石化行業企業及其他駐臨關于企業。
-
網友: 匿名
臨澧高新區將如何精準發力,實現高質量發展?
臨澧縣人民政府 回復:下一步,我們將緊扣“五好”園區建設的總目標,一是全力做好精準招商。堅持把招商引資作為“一號工程”,發揚“青山精神”“太平精神”,以更長遠的眼光、更堅決的態度,招大商引大資求大變,進一步抓好園區招商、以商招商、資源招商,力爭全年招引億元項目20個以上、三類500強項目2個以上。二是全力加快項目建設。堅持“項目為王”,進一步完善重點項目和企業的聯系幫扶機制,力爭每年開工建設過億元工業項目10個、建成投產7個,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鎮園之寶”。三是深化園區改革創新。進一步創新園區的管理體制和機制,推進園區的賦權改革,落實“一件事一次辦”和“園區事園區辦”,實施畝產效益考核制度,提升園區畝均效益。
-
主持人:
各位網友,大家好!歡迎走進由常德市政府門戶網站推出的“在線訪談欄目”。今天我們有幸邀請到了臨澧縣委常委、縣委辦主任雷鳴同志和臨澧縣科技局、工信局、高新區的相關負責同志,就臨澧縣創建“五好”園區相關問題與網友進行交流,歡迎你們的到來!
主持人好!各位網友朋友,大家好!非常高興來到常德市政府網站在線訪談欄目,和大家互動交流。借此機會,我代表臨澧縣委、縣政府,向長期以來關心、支持臨澧縣經濟社會發展以及“五好”園區建設的廣大網友們,表示衷心的感謝!同時,也懇請各位網友對我們的工作多提寶貴意見。
一、許多網友朋友對臨澧高新區的發展歷程、產業分布、發展現狀了解還不夠多、不夠全面,首先請雷主任簡要介紹一下。
臨澧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原名臨澧縣太平工業經濟開發區,于1992年6月經湖南省體改委批準成立,是常德市首批成立的省級開發區,2018年被市政府確定為常德市新材料臨澧產業園,2020年1月省政府批準成立臨澧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園區規劃總面積6.19平方公里,已建成面積近5.9平方公里。截至目前,落戶園區的企業達到455家,其中規模工業企業103家,形成了新材料為主、裝備制造為特色的“一主一特”產業格局。近年來高新區發展較快,內生動力明顯增強,產業集群逐步形成,技工貿總收入快速增長,2020年—2022年分別為129.1億元、146.63億元、164.56億元,年均增長10%;規模工業增加值2020年—2022年分別為26億元、28億元、33億元,年均增長12.7%。
二、“五好”園區創建以來,臨澧高新區取得了哪些成績和榮譽?
我們按照“五好”園區的目標要求,聚焦聚力園區項目建設,做大做強園區主導產業,不斷優化園區發展軟硬環境,著力提升園區影響力、吸引力、承載力。臨澧高新區在2020—2021年度全省園區綜合評價中排名第27位,獲評全省“五好”園區創建先進園區,2021年成功創建省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2022年成功創建國家級科技孵化器。中泰特裝被認定為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是全市首家獲評企業。石灣酒廠、南方新材、鑫眾鈣業、誠合盛等公司先后入駐園區并實現投產。園區道路、消防、能源等基礎設施不斷完善,累計建成標準化廠房100萬平方米,污水處理廠建成使用,配套建設公租房860余套。
三、規劃定位是園區發展的“方向盤”,決定了園區發展的方向、高度和品位,在這方面臨澧是如何謀劃的?
臨澧縣委、縣政府按照“三生融合、三態協同”的發展理念,圍繞“興產業、連紅線、建新區”工作主線,深入研判園區主特產業現狀和趨勢,加快調區擴區的步伐,著力構建以新材料、裝備制造為重點的園區“一主一特”發展格局,先后規劃建設了綠色建材產業園、智能制造產業園、電子科技產業園等,推進園區格局由“單核支撐”轉向“一區多園”。把園區發展規劃與招商引資結合起來,有選擇性吸引關鍵性企業在園區落戶,加速產業集聚發展,逐步形成具有臨澧特色的園區和產業發展格局。
四、創新平臺是園區發展的“加速器”,企業發展離不開好的平臺的培育,在創新平臺建設方面臨澧有哪些舉措?
我們健全完善園區創新創業平臺,大力支持企業開展技術攻關,發展數字產業,做強“院士經濟”,讓園區始終充滿動力活力。一是構建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平臺。率先在全省縣域孵化器中成立了面向全社會的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平臺,平臺已集聚了清華大學、中南大學、湖南工業大學、湖南工程學院、湖南文理學院等高校科研資源,充分利用其在新材料、先進制造等領域的突出成果,為孵化器內企業提供技術支撐和技術服務。孵化器每年舉辦技術成果交流會10余場,近三年實現成果轉化對接60余項,今年已成功對接成果轉化18項。二是構建技術研發與實驗檢測平臺。與區域內龍頭企業合作共建了技術創新服務平臺8家,其中省級創新平臺4家,為企業提供產品研發、配套協作、試驗檢測等專業技術服務,每年為企業解決技術研發與檢測難題100多次以上。三是構建項目咨詢與企業服務平臺。為入孵企業提供公共服務、政策咨詢、創業輔導及財務、法務等服務。每年開展政策咨詢、知識產權申報、高企輔導等各項服務120余次、服務企業60余家、提出解決方案150余個、服務人次1200余人次。
五、產業項目是園區發展的“主引擎”,請您介紹下園區“一主一特”產業的發展情況。
我們以新材料為主導、裝備制造為特色,著力補鏈、強鏈和延鏈,實現園區產業的集群化發展和差異化發展。新材料產業方面,園區內現有新材料企業49家,涵蓋新型建筑材料、無機非金屬和碳基材料、先進陶瓷材料、先進化工材料、先進儲能材料、先進鋼鐵和有色金屬材料六大板塊,2022年園區新材料企業實現規模工業總產值67.7億元,占園區總產值的比重達到46%以上,近三年年均增長率達到20%。比如新型建筑材料領域中,南方新材、冀東水泥等一大批骨干企業開發出了廣泛應用于建筑、冶金、化工、環保、醫藥等行業的新型建材、碳酸鈣精細粉體、醫用蒙脫石、冶金球團、土壤修復劑、凈水劑等上百種新材料產品,在國內同行業中具有重要影響。裝備制造產業方面,裝備制造是我縣傳統主導工業項目,我們依托原有工業產業基礎,不斷完善延伸產業鏈,培育創新鏈,強化裝備制造產業特色優勢,推進產業結構和技術體系的轉型升級。園區現有34家裝備制造企業,形成以中聯配套、設備制造、精密加工為主的產業鏈,2022年裝備制造產業營業總收入達到40.6億元。
六、理順體制機制,才能暢通園區發展的“快車道”,在體制機制上臨澧是如何破除瓶頸、激發園區發展活力的?
我們圍繞體制機制好,深化園區體制機制改革,實現行政與經營分離、管理機構與開發運營企業分離,推動有效市場與有為政府的互補互促,引導資金、技術、人才等生產要素向園區集聚,形成吸引產業入園集群、企業入園共生、項目入園建設的強大引力。一是推進行政審批改革。成立企業服務中心,著力打造面向企業的政務、科技、信息、融資、用工招聘與培訓等“五大服務平臺”,及時為企業(項目)解決建設和發展過程中的現實困難和問題。通過“一站式”政務服務平臺,入園企業所有證照手續全部由園區會同有關部門全程代理、限時辦結。二是推進管理體制改革。推行園區平臺公司的實體化改革,理順了高新區和平臺公司的關系,我們還推進了園區的社會事務改革,將園區的社會保障、衛生健康、民族宗教等社會事務全部剝離給街道,讓園區輕裝上陣。三是推進考核評價改革。縣委、縣政府對園區實行績效考核單列,堅持“以畝產論英雄”“用實績比高低”,把“五好”園區創建納入園區年終績效考核重要內容,縣“興產業、連紅線、建新區”指揮部和“兩辦”督查室對“五好”園區創建情況開展重點督查。
七、營商環境是企業生存發展的土壤,更是經濟發展的“晴雨表”,臨澧近些年一直致力打造“干部作風最實、經濟環境最優”的品牌,圍繞打造一流營商環境,臨澧有哪些具體做法?
一是打造便捷高效的政務環境。鞏固拓展行政審批“三集中三到位”成果,持續深化“互聯網+政務服務”和“一網通辦”,推進政務服務標準化、規范化、便利化,線上線下設立“辦不成事投訴窗口”,實現辦事不求人。二是打造暖心爽心的服務環境。縣委帶頭落實“兩個毫不動搖”,每月召開一次“暖企座談會”,面對面聽取企業的意見建議,跟蹤督辦、限時解決困難和問題。繼續實行規上企業縣級領導聯系全覆蓋,常態化開展聯企“送解優”“雙聯雙促”活動。大張旗鼓表彰獎勵有突出貢獻的優秀企業和企業家,增強臨澧企業家的歸屬感、榮譽感、自豪感。三是打造精準惠企的政策環境。全面落實上級暖企惠企系列政策,落細“臨澧縣促進工業企業發展獎勵10條”,持續清理規范涉企收費。堅持金融生態聯席會議制度,進一步建好用好金融超市,促進銀企對接,引導金融機構更好服務實體經濟。四是打造規范優良的法治環境。堅持用法紀護航營商環境,以零容忍態度打擊違規招投標等違紀違法行為,全面清理和規范市場化中介服務;推廣應用“湖南營商碼”,嚴格落實涉企執法檢查備案、包容審慎監管等制度,規范行政執法自由裁量權。持續開展優化營商環境專項巡察、優化營商環境公開評議,鞏固“十佳十差”職能股室評選成果,用優化營商環境的“決心”換取企業發展的“信心”。五是打造真抓實干的作風環境。深入開展“干部作風建設年”活動,用好用活干部履職評價清單,在全縣樹立“既要干事、又要干凈、還要爭先創優,既要優化營商環境、又要保持‘親清’政商關系、還要依法依規支持企業,既要對自己負責、又要對別人負責、還要對歷史負責”的三個導向,讓干部敢為、地方敢闖、企業敢干、群眾敢首創。
八、“五好”園區建設不單單是園區單方面的事,更需要相關部門的通力配合,是當地干部隊伍凝聚力、戰斗力的集中體現。今天我們也有幸請到了臨澧縣的相關縣直部門,圍繞“五好”園區建設,各相關部門又是怎么發力的?
臨澧縣工信局始終把服務企業作為推動“五好”園區高質量發展的“一號工程”,盡心盡力當好企業的娘家人。一是堅持服務為本,幫企業排憂解難。堅持企業人的想法就是工信人的想法,全力為企業優化服務、當好后盾。用好企業幫扶機制,園區103家規上企業由縣級領導直接掛帥聯系,以“領導干部領銜+工作專班支撐+服務對象參與+困難問題收集”的形式開展常態化結對服務。解決企業難題,牽頭在全縣深入開展百名干部聯百企“送政策、解難題、優服務”行動,化解企業問題363個,化解率居全市前列。組織召開暖企座談,每月一次由縣委書記主持,相關部門主要負責人參與,從影響企業最大的用電、用工、物流、融資四個方面入手,著力降低要素使用成本。截至目前,共召開17輪暖企座談會,為68家企業解決各類問題150余個,受到企業稱贊。二是堅持政策為基,助企業轉型升級。緊跟國家、省、市發展規劃和產業政策,支持企業做大做強、加快發展。印制了惠企政策“口袋書”,實時傳達國家、省市穩增長的系列政策措施,并開展“一對一”政策輔導,確保政策的“白紙黑字”變成企業的“真金白銀”。近年來,縣工信局為企業爭取各項專項補助資金及獎勵資金6000余萬元。以政策為引領,支持企業向數字化、智能化、網絡化、品牌化、綠色化等方向發展,爭創企業技術中心、小巨人、單項冠軍,碩果累累。金華天機械、安福環保等10多家企業榮獲國家級、省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稱號。三是堅持作風為優,為企業保駕護航。認真貫徹落實《臨澧縣規范入企公務活動十條規定》,堅持把行政執法作為服務手段,依法規范電力、節能、散墻等執法行為,做到執法不擾民不擾企,讓他們安心謀發展,多次被評為全市工信系統規范行政執法示范單位;切實做好電力通信保障、防疫物資保障、企業疫情防控等工作,穩住了產業鏈供應鏈,每年復工達產水平居全市前列;與企業共謀清廉建設,打造“親清”政商關系,建立更有溫情的干凈的政商關系,讓清廉之風融入企業生產、經營、管理等各個領域和環節。
縣科技局始終把推進“五好”園區建設作為科技創新工作的重中之重,今年,我們以厚植創新生態,培育創新動能為主線,主要做好以下三個方面工作:一是服務賦能產業發展。堅持以企業為發展主體,營造創新氛圍,強化服務手段,通過高規格組織領導、高質量政策供給、高標準資源集聚、高水平規劃設計等措施,全面落實科技創新優惠政策,引導園區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支持園區企業轉型升級,做大做強園區高新技術產業,力爭研發投入占園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10%,新增高新技術企業7家,高新技術產業總產值占園區營業收入比重達65%。二是加快創新平臺建設。重點布局,打造高能級創新平臺,創建一批國家級、省級研發平臺,完善“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園區”雙創孵化體系,加強園區創新平臺提質增效建設,力爭新增市級以上創新平臺8家,其中省級以上創新平臺3家以上。三是加速科技成果轉化。把園區打造成全縣科技成果轉化高地,打造產學研協同創新聯合體,推動解決一批“卡脖子”、核心零部件、進口替代、軍轉民民參軍類的關鍵核心技術;加強科技成果轉化服務公共平臺建設,為園區企業提供項目、人才、技術、金融等一站式科技服務,讓科技創新成為“五好”園區發展的最大引擎。
九、今年,臨澧高新區在“趕考”路上,定下了什么樣的目標?
2023年,臨澧高新區將嚴格按照高質量發展要求,搶抓“五好”園區建設戰略機遇,以“闖”的精神、“創”的勁頭、“干”的作風,務實創新、奮力前行,力爭全年實現技工貿總收入180億元以上,稅收2.2億元以上,全省園區排名實現爭先進位,推動“五好”園區建設邁上新臺階。
十、圍繞上述目標,臨澧高新區將如何精準發力,實現高質量發展?
下一步,我們將緊扣“五好”園區建設的總目標,一是全力做好精準招商。堅持把招商引資作為“一號工程”,發揚“青山精神”“太平精神”,以更長遠的眼光、更堅決的態度,招大商引大資求大變,進一步抓好園區招商、以商招商、資源招商,力爭全年招引億元項目20個以上、三類500強項目2個以上。二是全力加快項目建設。堅持“項目為王”,進一步完善重點項目和企業的聯系幫扶機制,力爭每年開工建設過億元工業項目10個、建成投產7個,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鎮園之寶”。三是深化園區改革創新。進一步創新園區的管理體制和機制,推進園區的賦權改革,落實“一件事一次辦”和“園區事園區辦”,實施畝產效益考核制度,提升園區畝均效益。
十一、市委八屆六次全會向全市擂響了實施創新突破、產業突圍三年攻堅行動的戰鼓。加快建設“五好”園區作為六大重點任務之一,臨澧將如何貫徹落實這一重大決策部署,在創新突破、產業突圍三年攻堅行動中如何作為?
我們將著重在以下五個方面攻堅克難,一是在科技創新上克難攻堅,爭取國省研發平臺及省“四大實驗室”在臨設立工作站,努力引進培育國家級科技領軍人才。二是在項目建設上克難攻堅,對投資1億元以上的產業項目,組建工作專班推進,對投資10億元以上的重大產業項目,縣級層面建立“4+”機制,以超常舉措全力推進,做就做出樣子、干就干出成效。三是在企業培育上克難攻堅,特別注重提高實體企業、法人企業、涉稅企業、“四上企業”占比,特別注重支持企業走好“專精特新”發展路子,不斷增加國省“專精特新”企業入庫數,特別注重服務企業上市,力爭安福環保、中泰特裝等企業實現上市突破。四是在強鏈補鏈上克難攻堅,全力打造新材料新能源、先進裝備制造、白酒、煙草、農產品精深加工、電子信息、現代物流、文化旅游、煙花鞭炮等產業鏈,力爭主導產業工業總產值突破180億元。五是在園區提質上克難攻堅,積極創建國家級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加快建設綠色建材產業園二期,規劃建設電子科技產業園、新能源產業園等園中園,實現“一區多園”,打造“鎮園之寶”。
由于時間的關系,今天我們的在線訪談到此就接近尾聲了,在此雷主任您還有什么話想對各位網友說呢?
下一步,臨澧縣將堅決按照全市“一盤棋”總體安排部署,立足自身實際,堅定不移興產業、連紅線、建新區,以昂揚奮進的發展姿態,奮力推動現代化新臨澧建設邁出堅實步伐、取得扎實成效。衷心希望社會各界朋友繼續關注、關心、支持我縣的“五好”園區建設!我縣將全力在“五好”園區創建上爭一流,實現“五好”園區創建進位爭先。謝謝大家。最后祝大家身體健康、家庭幸福、萬事如意!
謝謝雷主任。“五好”園區創建工作只有起點,沒有終點,永遠在路上。我們相信,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引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臨澧高新區的工作一定能向全市人民交出一份滿意的答卷!再次感謝雷主任做客常德市政府網站接受訪談,同時感謝各位網友對臨澧高新區“五好”園區創建工作的關注、關心與支持,歡迎您通過常德市政府網站等渠道為臨澧高新區“五好”園區創建工作提出寶貴的意見和建議。
- 雷鳴圖片
-
用戶登錄
還沒有賬號?
立即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