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務服務便民熱線-桃源縣人民政府
- 時間:
- 2022-10-12 09:00
- 嘉賓:
- 鐘黎
- 簡介:
-
桃源縣地處湖南西北部、沅江中下游,轄28個鄉鎮(街道)、413個村(社區),總面積4442平方公里,總人口98.8萬人,縣域面積、人口數量分別居全省第4、16位,是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革命老區縣、國家衛生縣城。 2021年,全縣完成地區生產總值462.9億元,增長8.7%;一般公共財政收入24.8億元,主要經濟指標位居常德市第一方陣。省、市真抓實干督查激勵獎勵分別達到5項、20項,獲獎總數全市第1,桃源榮獲全省推動高質量發展獎。
-
姓名: 鐘黎
職位: 副縣長、黨組成員簡介: 女,土家族,湖南石門人。1982年6月出生,2004年11月參加工作,2004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
網友: 霍老板
我是潯陽街道居民,晚上散步的時候遇到垃圾車撒漏、揚塵,非常不衛生更不安全,希望職能部門這些車加以管理。
桃源縣人民政府 回復:今年來,我縣一直在做這項工作,并做出了一定效果。城市建筑垃圾處置的主要環節在有序運輸,而最影響市容市貌的是在于運輸過程中是否有撒漏、揚塵等現象,為保證縣城的整潔,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的有序運輸,桃源縣城管執法局從源頭抓起,一是發布了《關于核準桃源縣縣城區城市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運輸企業資質的公告》,公開許可程序,列出所應具備的條件和申請資料,方便有運輸縣城區城市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意圖的企業按圖索驥取得許可。二是公布了《桃源縣縣城區已核準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運輸企業目錄》《桃源縣縣城區已核準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運輸企業車輛信息目錄》,便于建設、施工單位找尋建筑垃圾、工程渣土運輸合作伙件。三是嚴厲打擊非法運輸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嚴查運輸過程中沿途丟棄、遺撒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配合公安交警部門查處不按規定時間、路線運輸建筑垃圾和渣土的行為。四是將運輸車輛的定位數據與視頻數據整合上傳到城管執法數據管理平臺,并使用了遠程控制技術加以管理。我相信,在這樣的措施下建筑垃圾會被較好的處理,不會影響市容市貌。
-
主持人:
王 雪:您的訴求,我來解憂。這里是《政務服務便民熱線》,我是主持人王雪,在直播間問候各位。本期節目我們有幸邀請到了桃源縣委常委、縣人民政府副縣長鐘黎做客我們的直播間,與聽眾朋友進行零距離的交流和溝通。今天做客直播間的嘉賓還有:縣民政局黨組書記、局長羅梓銘、縣人社局黨組書記、局長張軍平、縣醫療保障局黨組書記、局長張永紅、市生態環境局桃源分局黨組書記、局長郭勇均、縣城管執法局黨組成員、副局長蒯俊杰,歡迎大家的到來。同時也歡迎廣大市民通過調頻105.6兆赫常德綜合廣播、常德全媒微直播、手機APP“蜻蜓FM”、喜馬拉雅APP等途徑踴躍參與我們的節目。首先,請鐘縣長向廣大聽眾朋友打個招呼。
鐘 黎:主持人好!各位聽眾朋友大家上午好!很高興今天來參加《政務服務便民熱線》欄目,能有機會和大家一起溝通交流。在此,我代表桃源縣人民政府向一直以來關心、支持桃源建設與發展的廣大聽眾朋友和社會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謝!我縣地處湖南西北部、沅江中下游,轄28個鄉鎮(街道)、413個村(社區),總面積4442平方公里,總人口98.8萬人,縣域面積、人口數量分別居全省第4、16位,是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革命老區縣、國家衛生縣城。2021年,全縣完成地區生產總值462.9億元,增長8.7%;一般公共財政收入24.8億元,主要經濟指標位居常德市第一方陣。省、市真抓實干督查激勵獎勵分別達到5項、20項,獲獎總數全市第1,桃源榮獲全省推動高質量發展獎。桃源的歷史、人文、自然資源情況可以概括為“一二三”:“一”就是一部千古名篇,即陶淵明的《桃花源記》,桃源縣因此而得名。“二”就是兩位歷史名人,即民主革命先驅宋教仁,馬克思主義史學泰斗翦伯贊。“三”就是三張閃亮名片,第一張是桃源富硒,獲評“中國硒鄉”稱號;第二張是桃源教育,桃源崇文重教,人才輩出,桃源一中辦學屢創佳績,“以德樹人”辦學經驗被教育部推介;第三張是桃源山水,武陵山、雪峰山和沅江“兩山夾一水”,孕育了“桃源處處桃花源”的山清水秀自然景觀。未來,我們緊跟中央和省市決策部署,對標對表省委“三高四新”戰略定位和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大力實施“一三五”發展戰略。我相信,在桃源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們一定能把桃源縣打造成一個更加文明、和諧、美麗、富裕的現代化市域副中心。
王 雪:從鐘縣長的介紹中我們了解到了桃源縣經濟社會取得的成績和發展態勢,同時也讓我們對“市域副中心、現代新桃源”充滿了期待。剛剛鐘縣長介紹了桃源三張名片中有一個就是“教育”。當前,孩子的教育問題是社會各界高度關注的問題。近年來,桃源縣在教育方面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得到了社會各界的認可。請鐘縣長為我們介紹一下,桃源在教育事業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作了哪些工作。
鐘 黎:我縣先后獲得“湖南省現代教育技術實驗縣”“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國培計劃示范縣”等稱號。教育改革發展的成績多次獲主流媒體報道,桃源一中立德樹人經驗全省推介。一是提升辦學條件。積極推進“學位”惠民專項計劃、三年行動計劃等項目。2021年,全縣各類學校爭資引項達3000萬元;投資6000萬元新建教師周轉房、塑膠運動場等21個;投入1500萬元讓三四八中進城,徹底結束農村高中的歷史。二是提升教育質量。深入實施素質教育,學生在體育、藝術、科技創新等方面獲得長足發展,全面學習一中教育教學經驗,打造“生本課堂”。近三年來,我縣考取清華、北大27人,空軍招飛20人,人數位居全省前列。三是強化教育保障。以平均每人每年近12萬元的待遇標準發放,縣財政每年安排200萬元的鄉村教師人才津貼。每年定向培養教師量約250名補充到農村薄弱學校。同時,在教師職稱評定、進修培訓、評優評獎上向鄉村教師傾斜,讓鄉村教師招得進、留得住。
王 雪:由于時間關系,以上是本期節目的全部內容,感謝各位的關注,我們下期見。
- 桃源縣
-
用戶登錄
還沒有賬號?
立即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