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感恩
羅感恩(O.T.Logan)(?—1919年),美國馬里蘭州人,基督教徒,傳教士,常德市第一人民醫院創始人,曾任廣濟醫院、廣德醫院院長。羅自幼聰明,精力過人,少年時即在鐵路辦事,后為濟世救人而精研醫學。
1898年11月,羅偕夫人孟氏受美國長老會派遣,來湖南常德行醫并傳教。他們在常德東門外二鋪街租借一棟小房,一面布道傳教,一面開辦診所(名廣濟診所),并利用來中國時自帶的一臺顯微鏡和一些藥品器械,躬事醫、護、藥、檢業務。由于羅感恩等人的努力,三年后正式建成廣濟醫院,羅任院長。羅雖為傳教而行醫,但實際上是湖南西方醫學事業的拓荒者,創立了湖南省首家西醫醫院。為發展醫療規模,1909年,羅感恩親赴岳陽城陵磯美孚油行募捐籌資,歷經艱辛,在四鋪街(現醫院住址)購地建成1.435 平方米的三層住院樓一棟,廣濟醫院遷入新址,并于1915年更名為廣德醫院。羅繼任院長。他又憑借自己的膽識當即開辦廣德高級護士職業學校,為湘各教會醫院培養了一批護理人才。
羅醫術高且全面,是一位頗有建樹的學者。他利用簡陋的醫療器械,于1903年首先在湖南省發現間日疤原蟲、三日疤原蟲和鉤蟲卵。1905年,他檢驗常德縣周家店鄉一陳姓漁民的糞便時,首次發現日本血吸蟲卵,并撰文在《中華教會醫學雜志上發表,向世界首次報道中國第一例血吸蟲病,揭開了中國南方農民“水鼓癥”之謎。這一成果,僅比日本桂田氏的報道退三個月。國內外后世專家、學者一致公認:這是用現代醫學手段證實中國血吸蟲病的開端。有關醫學教科書和有關血吸蟲病防治的權威性專著均以此為定論。之后,他繼續進行血吸蟲病治療研究。1910年,羅又于湖南岳州發現第一例美國兒童患血吸蟲病。在當時的條件下,他還診治了許多疑難病癥。如:一青年船民理發后,當夜兩眼紅腫疼痛難忍,旋即失明,經巫醫治療無效,便送往醫院。羅感恩經過鏡檢,發現此系淋球菌人眼破壞眼球所致。后檢驗發現用過的面巾,果系一淋病患者所遺,雖治療不及時,但他仍為其治好了一只眼睛。
1918年,北洋軍第十六混成旅長兼湖南湘西鎮守使馮玉祥將軍一到常德,全旅官兵無論患什么疑難病,都到羅大夫處就醫。馮將軍稱贊說:“羅為人極和藹,醫術高明,全城男女老少凡認識他的無不親熱他,信服他。”1919年春,羅為美國紅十字會服務,被派住西伯利亞。下半年即返回中國常德。12月19日,羅大夫被馮旅長請進官邸為妻弟劉禮權治病。劉患有精神病,不承認自己是病人,躲在床底下不肯出來,被勉強拉出來后,硬著脖子生氣。羅不以為然,耐心啟發開導他,叫他做柔軟操,不料,病人競掏出支手槍,將羅大夫打倒,一彈正中羅的左腮,從右邊脖子穿出,血流不止。羅被抬回醫院后進行搶救,終因傷勢過重而于當天下午去世,葬于常德德山之南。1920年1月29日,常德軍警兩界,舉行追悼大會,馮旅長蒞會并致詞。次日,《大公報》以二千多字的篇幅登載了追悼會實況。
羅感恩有一位深明大義、志同道合的好妻子和一位好孩子。羅感恩被瘋人槍擊喪生后,羅夫人認為這是一次醫療事故,在極端哀痛之中,仍每天給瘋人看病,接連三個星期。不久,美國駐長沙的領事調查此事,主張追究,要求賠償。羅夫人約集當地牧師開會,竭力反對美領事的主張,說:“我丈夫的死,是殉道、殉職、殉志,如果要調查賠償,不符合他生前的志愿,在天之靈也不安”。馮旅長與羅夫人商議撫恤之事,羅夫人堅決拒絕。馮知道她的孩子在美國上學,籌借八千元交予羅夫人作為其子的教育費,羅夫人堅辭不受。馮把錢直接寄往美國,托一位朋友轉交給羅公子。羅公子毅然把錢寄回常德,并附信說:“父親為職犧牲,正是完成了他的志愿… 我已發誓,必以自己的力量供給自己讀書,決不接受任何人的幫助,務請您允許成就我這個誓愿。”馮玉祥將軍對羅感恩罹難一事終身難忘。為了紀念羅大夫的不朽精神,他在廣德醫院前面臨街處建造了一座紀念亭。后又在湖北漢口建造了座行營禮拜堂,名“思羅堂”,馮調任陸軍檢閱使后,又在北京南苑建造了“感恩堂”。1937 年,馮因公第二次到常德,特到羅大夫墓上致祭,并建立一塊大墓碑,將前述羅大夫殉職及其家屬的感人事跡刻于其上,以垂永久。在羅去世數十年后,馮將軍在自傳《我的生活》一書中,專節詳述了這些動人故事,表達他的崇敬之情。
用戶登錄
還沒有賬號?
立即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