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澤民
袁澤民(1881-1927),字延祖,號紹乾,漢壽龍池新錢塘(今百祿橋鄉(xiāng)梧桐村)人,自幼聰穎,勤奮向?qū)W。1903年,考入武昌文普通中學堂。翌年,留學日本東京警視廳學校,后相繼進入宏文學院普通科、正則英語學校和明治大學政治科學習。
留學日本期間,袁澤民經(jīng)常和留日進步學生一起,探討救國救民道理,并積極加入同盟會。當時,同盟會經(jīng)費不夠,袁澤民和同學們利用中國傳統(tǒng)的說書形式,組織各種講演會,進行募捐。他的講演以抑揚頓挫的聲調(diào),生動活潑的手勢,時而憤怒地抨擊清政府腐敗無能,時而慷慨激昂地闡述同盟會振興中華的主張,聲淚俱下聽眾受到強烈的感染,紛紛解囊相助。袁澤民才華出眾,深受孫中山、黃興器重。孫中山曾題“博愛”相贈。黃興曾書“仲連自為天下士,李白豈是蓬蒿人”堂聯(lián)相勵。
1911年10月,袁澤民離日本回國,參加辛亥革命。翌年,被任命為漢壽自治公所所長。接著,又被選派為湖南省議會議員。他關心民眾疾疾苦,散發(fā)積谷,周濟窮人。不久,再去日本明治大學續(xù)讀。畢業(yè)回國后,創(chuàng)辦江漢大學,自兼教務長,并積極從事革命活動。這時,袁世凱篡奪辛亥革命果實,打擊革命黨人,袁澤民遭到通緝,被追逃亡日本,先后任日本東京志成學校學監(jiān)和日本明治大學漢文講師。他一邊講學,一邊著書立說,著有《中國英雄傳》《法學通論》《演說集》等書。
1916年3月,回國投人入討袁護國戰(zhàn)爭。7 月,委任為湖南都督府秘書官,旋調(diào)武陵道道尹,管轄岳陽、常德、大庸等15縣。他為官清廉,秉公辦事。這年冬,漢壽大財主劉冕武與楊西川爭奪大連障,楊西川派人送巨款給袁澤民,請求支持,搞劉冕武,他斷然拒絕。堂兄袁紹陶深為惋惜,袁澤民正色道:“貪贓則枉法,枉法則事無曲直,何以為政乎?”秉性剛正,不求茍合,出任武陵道尹不久,因為不滿時政而辭職,寓居上海,著《處世論》擊時政。
1924年,國共合作,袁澤民十分欣慰。他與林伯渠交誼很深,很快趕到武漢與林伯渠相見,暢談天下大事,抒發(fā)政治觀點,投身革命。不久,因肝病復發(fā),在長沙療養(yǎng);1927年,蔣介石發(fā)動“四·一二”政變,屠殺共產(chǎn)黨人,他大罵蔣介石不講“忠信”,喪失“禮義”。慮及國家前途,憂心如焚,病勢加重。8月,病逝于長沙,時年46歲。
用戶登錄
還沒有賬號?
立即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