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忠迪
于忠迪(1903年—1928年),小字景元,化名張軒秋,臨澧新安鎮人。父若愚,曾任武漢國民黨中央黨部書記長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務院高級監察專員等要職。幼年,忠迪在新安婁江小學讀書,文筆流暢,曾編寫過一些通俗文藝作品。1921年隨父去上海,先進復且大學附中讀書,加入共產主義青年團,后轉為中共黨員。畢業后進入私立上海大學,他一面勤奮學習,一面參加反帝反封建的實際斗爭。
1925年秋,忠迪投筆從戎,先入廣州革命政府短期軍事訓練班學習,其間參加第二次東征,在潮汕、梅縣一帶,挫敗陳炯明叛軍。還師后,到六軍協助林伯渠做政治工作。1926年夏,他就任六軍第十九師政治部主任,隨軍北伐。1927年3月,程潛率領由六軍、二軍與獨立二師組成的江右軍,沿長江南岸東進,所向無敵。向南京發起總攻,軍部令十九師擔任主攻,忠迪代理師長,率部銜尾追擊,由中華門沖入城內,其他各部隊均于當晚進城。24日,全部占領南京城,麋集南京的數十萬直魯聯軍土崩瓦解。
二、六軍的強大,被蔣介石視為眼中釘,采用欺騙拉攏與暴力進攻的反革命兩面戰術,將其瓦解。忠迪脫險出來,回抵武漢,在董必武的直接領導下工作,先任中共湖北省委秘書與省軍委秘書,后改任中共漢口縣委書記。汪精衛背叛革命后,其父勸他東渡日本,暫避風險,他不為所動,轉入地下,堅定、沉著地與敵人作殊死斗爭。1928年初,中共湖北省委在漢口河街道生碼頭裕泰棧設立的秘密聯絡點遭破壞,于忠迪被捕,犧牲時年僅25歲。
終審:陳麗宇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用戶登錄
還沒有賬號?
立即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