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端軒
游端軒(1903年一1934年),原名游維環,字服之,澧縣甘溪灘鎮古堰頭村人。少年就讀于岑陽高小,繼畢業于澧州體育學堂。1925年11月,入黃埔軍校武漢分校學習,畢業后參加北伐戰爭。1928年春,參加朱德、陳毅領導的湘南起義,隨軍上井岡山。192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并隨部隊轉戰南閩西,任紅四軍第四縱隊參謀長,率部投入擴大和鞏固閩西贛南革命根據地的斗爭。1930年夏,游端軒被調往閩西地方紅軍工作。是年11月,閩西紅二十軍和二十一軍合編為新紅十二軍,他任該軍第一團團長,率部參加配合根據地第一次反“圍剿”。1931年,任閩西新紅十二軍三十四師師長,率部參加粉碎國民黨軍隊對中央革命根據地第二次“圍剿”,后帶領部隊向連城、長汀、清流發展,發動群眾建立革命政權,開展土地革命,為鞏固和擴大閩西革命根據地作出了貢獻。是年秋,他任新紅十二軍軍長兼三十四師師長,在第三次反“圍剿”中,率部繞道千重,誘敵深入,三戰三捷。10月,新紅十二軍改為十二軍,合編成立福建軍區總指揮部,游端軒任福建軍區參謀長,并代理紅十二軍軍長兼三十四師師長。1932年3月,被選為福建省蘇維埃政府執行委員。是年,復任福建省蘇維埃政府軍事部長,對擴大紅軍和閩西根據地作了大量工作。是年6月,在福建省委擴大會議和省軍區黨代表大會期間,開展了所謂“反對羅明路線的斗爭。”當時,游端軒、張鼎丞、譚震林、郭滴人、劉曉、陳云等一些堅持正確主張的同志,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批判和撤銷職務的處分。游端軒被調離軍事部長的崗位,任閩西紅九軍五十四師師長。不久,任十九軍軍長,是年11月,重任福建軍區參謀長。
1933年9月,將介石發動第五次軍事“圍剿”。1934年4月,敵人占領廣昌,并迅速向中央革命根據地推進。是年9月,寧都失守,10 月,瑞金失守,中央紅軍被迫長征。游端軒奉命留在根據地堅持游擊戰爭,在反擊敵人的“圍剿”中,他率領部隊,槍林彈雨,血海奮戰,不幸于1934年冬壯烈犧牲于瑞金。
用戶登錄
還沒有賬號?
立即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