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純銀
唐純銀(1918年一2002年),安鄉縣安福鄉雙合村人。出生于貧苦農家,5歲開始打豬菜,8歲幫人家放牛,10歲起在澧縣、臨澧、石門、安鄉等縣地主家做長工。大革命時期參加農民協會兒童團;土地革命時期跟隨賀龍當勤務兵,在津市、縣輾轉幾十天;抗目戰爭時期被日軍抓過夫;解放戰爭時期被國民黨反動派抓過壯丁直到解放,家里一貧如洗。
1950年,當地政府派津市濱湖植棉指導所指導員黃信幫助唐純銀種花,唐純銀對傳統種植辦法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將撒播改點播、點種改移栽、劣種改良種、寬瓏改窄幅,使棉花產量獲得定破性提高。1950年,他的棉花產量達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產量的10倍,被湖南省衣業廳評為全省甲等植棉模范。1951年,毛澤東主席得知唐純銀移栽棉花成功,指示中共中央辦公廳致函表示祝賀。是年 10月,唐純銀在北京參加農業部舉辦的棉花生產座談會,受到毛澤東主席的接見。同年,唐純銀被評為全省特等勞動模范。1958年,唐純銀被授予全國勞動模范,再次受到毛澤東主席的接見。
“文化大革命”期間,唐純銀受到沖擊,妻子雷福珍被折磨致死。1969年10月,中共湖南省委書記華國鋒到安福公社松湖大隊檢查工作,得知造反派準備批斗唐純銀,提出嚴厲批評,說:“斗唐勞模啊,如果都像他這樣的修正主義勞模,我這個省委領導就好當啦!”并親自到家里看望唐純銀。1969年以后,唐純銀先后擔任松湖大隊黨支部書記、安福公社黨委副書記、中共常德地委委員、地區棉科所副所長、湖南省革命委員會委員。他所在的衛星隊成為全國農業學大寨的先進典型,全國各地參觀的代表絡繹不絕最多時一天接待六千多人。1972年,唐純銀所種植的棉花畝產皮棉131公斤。1997年,唐純銀年屆八旬,還指導徒弟種試驗田,終于突破畝產皮棉150公斤大關。
唐純銀未上過學,但人很聰明,善于學習。 1935年8月,他在臨澧縣蘆家堰做長工第一次見到賀龍時脫口念出一首打油詩:
雞子叫,紅軍到,腰里別的盒子炮。
槍一響,子彈到,不打百姓打土豪,澧州津市一起要!
受到賀龍的稱費,并收為勤務兵。最初是賀龍教他寫名字,后來長時間跟技術員黃信學文化,不僅能讀書看報,還能記日記、寫文章。他一生創作了大量通俗小詩,傳世的有60首,其中《植棉歌》被刊刻在中國常德詩墻上:
“雙百”棉國建設好,百擔家肥不可少。因地制宜稀密植,力爭鈴重出絮高。
“八字”協調巧管理,猛攻早發早結桃。
確保伏桃過百斤,再增秋桃把產超。通風透光剪枝葉,抗災思想不動接。
用戶登錄
還沒有賬號?
立即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