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景英
朱景英,字幼芝,晚號研北翁,清武陵人。弱冠肆力于詩、古文,乾隆庚午(1750)舉人,授福建寧德知縣。縣有積案,縣牢里關押著前任縣令緝獲的盜賦,非常狡猾,誣陷好人,一直未結案,其中有人在獄中病死了。景英廉察,一訊而服。縣東湖濱臨大海,前縣令倡議筑堤保民,花費銀錢七萬之巨,歷時四年,沒有完成。景英蒞任,看了以后嘆息道:“一線孤堤,怎么能夠與海爭利?”力請停止,士民擁護。此事被載入《福寧府志》循吏傳。
調(diào)侯官,即今福州市境,擢升臺灣府鹿耳海防同知。鹿耳為臺灣全境的門戶,同知主要職責是管理海口商船的出入,并兼管四縣額運,每年需運糧九萬四千余石。舊例凡商舶來自廈門者,臺防廳分配船只,大小列為六等,轉輸廈門,已運者免運次。前任同知有賣放不配運者,船只積壓至三十余萬。景英上任后,設法帶運,積壓一清。
景英了解到臺灣地域遼闊,但南北兵單沉薄,請求增兵防衛(wèi),上奉同意他的建議。不久景英補臺灣北路理藩同知,暑汀州、邵武等府。他將這段經(jīng)歷寫成《海東雜記》,是我們今天了解臺灣歷史的珍貴資料。后告病歸故里,僅有圖書數(shù)萬卷,無積蓄。景英以文學傷吏治,雖然政務繁忙,但不廢吟通,知識淵博,擅長著述,有《經(jīng)堂集》、《沅州府志》傳世,書工漢隸。
終審:譚琳琳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用戶登錄
還沒有賬號?
立即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