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正卯、陳庭杰、陳緒儒
陳正卯、陳庭杰,均清澧州(今澧縣)人。二人家境皆貧寒。陳庭杰自幼精習武藝,為該縣西部有名拳師。陳緒儒,石門縣太平人,出身貧苦。三人生年均不詳。
咸豐、道光年間,澧州、石門、松滋、公安等湘、鄂接壤地帶,地主豪紳壓追剝削日重;太平天國起義后,清廷傷地方屬吏加捐抽厘,舉辦團練,民不堪命。咸豐四年(1854年)春夏,太平軍西征兩湖,一度攻克常德、澧州。陳正卯、陳庭杰和陳緒儒等乘機響應,利用清廷允許民間辦團練之機,分別在澧州燕子山、牙前寺和石門櫻桃岡組織“窮團”(或稱忠義團),與地方團練(農民稱之為富團)抗爭,提出“劫富濟貧”、“減租息”、“增加雇工工價”等口號,兩縣窮苦農民參與者眾,聲威日益壯大。嗣后與湖北松滋彭生科所率窮團聯合,商定于咸豐六年(1856)五月十三日起事。計劃先取荊州、澧州,然后直搗長沙。不料彭生科先期于四月二十一日在松滋、公安與澧州交界處舉事。澧州知州鄒道坤督率團紳與公安縣軍功王開端、松滋縣監生蘇材等所率兵勇共同往三圣廟鎮壓。彭生科軍失利,退守松滋八角祠,準備聯絡兩湖義軍大舉反攻。湘撫駱秉章聞報,急調守備張萬書、都司騰遇春等率兵勇同往圍剿。四月二十九日,陳庭杰與鄒道坤所率兵勇戰于澧州舒家橋,失利,退至八角祠,與彭生科匯合。不久,王開端等率二千兵勇趕到,與澧州方面清軍形成南北夾攻之勢,義軍損失慘重。時陳正卯據燕子山險要同清兵展開搏斗,陳庭杰即率馀部前往會合,力圖恃險與清軍長期較量。
在彭生科起義之后,陳緒儒也在石門櫻桃岡與齋教領袖劉大章等聯合,計劃自櫻桃岡與澧州王家山,與陳正卯互為角。途中遭石門縣地主武裝襲擊,劉大章等力戰犧牲。余部一分為二:陳緒儒等一部退回石門境內,曾澤柱率另部齋教義軍赴燕子山與陳正卯等會合。五月初八,清軍兵勇數千人分三路向燕子山陳正卯所部忠義團”進攻,義軍狙擊失利,退守龍洞峪,因力量懸殊,燕子山失陷,陳正卯在突圍中被俘。陳庭杰等突圍至湖北監利縣境內,六月十二日在姚家集戰敗被俘。先日,陳緒儒亦在石門縣利頭崖兵敗被俘。三人先后犧牲,起義群眾遭受殺害者達三百余人。
用戶登錄
還沒有賬號?
立即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