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拱辰家族
柳拱辰家族為宋武陵大族,其家族五人相繼考中進士,文名政聲俱佳,被人譽為“武陵五柳”。“武陵五柳”的事跡,最早出自南宋洪邁(1123~1202)《容齋四筆》和《容齋五筆》,以后代代相傳。其中影響較大的還是“武陵三柳”,即柳拱辰、柳應辰和柳平。
柳中
柳中,為柳拱辰、柳應辰之父。宋仁宗天圣(1023~1030)初年歲貢,授應天府(北宋應天府,今河南商丘)知事。史載他勤政愛民,頗有政績。死后還被追贈為征士郎、寧夏衛經歷。
柳拱辰
柳拱辰,字昭昭,精通《易經》《春秋》,宋仁宗天圣八年舉進士,通判鄂州、岳州,勤政愛民,頗有惠政,明進退,不戀祿,卸職歸鄉,著名文學家曾鞏為之作《歸老橋記》,文中書:“今柳候年六十,齒發未衰,方為天子致其材力,以惠澤元元之時,雖欲遺章綬之榮,從湖山之樂,余知未能遂其好也,然其志于歸也,如此聞其風亦可以興起矣!”
柳應辰
柳應辰,字明明,拱辰之弟,宋仁宗寶元元年進士,歷任尚書都官員外郎,知道州軍事,熙寧六年,通判永州。喜押字,有據可考,一生五過浯溪,有小押符、大押符、《心記》、詩、歌等提名刻石,在歷史上影響很大,至今仍是浯溪(湖南永州)的重要風景名勝。
柳平
柳平,字子儀,拱辰之子,舉進士,宋哲宗元祐八年任筠州太守,政尚清簡,善斷民事糾紛。經他治理,“以終訟為能,由是玉石俱焚”之地,訟事漸無,他書寫“江西道院”橫匾,為當地民風正名,黃庭堅作《江西道院賦》,歌頌柳平勤政為民的美德。柳平任職期間“政優民和”,重辦學校。著名文學家蘇轍也非常敬重柳平,寫有《寄題武陵柳氏所居天真堂·康樂樓》二首律詩。
柳猷
柳猷,拱辰次子。宋仁宗嘉佑年間(1056~1063)進士。好游山水,長于詩文,有才名。
終審:譚琳琳
終審:譚琳琳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用戶登錄
還沒有賬號?
立即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