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級:三棒鼓
類別:曲藝
級別:市級
批次:第三批
地址:湖南省,常德市
“三棒鼓”源于唐代的三杖鼓,興于宋明,旺于清末和民國時期,是廣泛流傳于湘北一帶的一種民間曲藝形式。
“三棒鼓”以唱為主,打擊樂(鼓和小鑼)伴奏。演出時,兩人同臺,一個掌鼓領唱,一個敲鑼幫腔。由于掌鼓人用的是三根小木棒邊拋棒邊擊鼓邊領唱,故稱三棒鼓。
“三棒鼓”唱詞通俗,詞句簡短,每段押韻。唱詞的句式與字數,類似天津快板;三棒鼓的聲腔風格樸實,委婉低沉。由于拋棒擊鼓有嚴格規律,歌唱時節奏平穩,變化不大。聲腔除[平腔]、[悲腔]、[鳳尾腔]、[雜花腔]、[魚尾腔]外,還有[十枝梅]、[摘花調]。
“三棒鼓”的道具主要為:鼓、棒、鑼,也有用短刀、火把等,也有鋼叉代替鼓棒進行特技表演的。表演分單人和雙人兩種。單人表演者自己擊鼓伴唱,并不時拋耍鼓棒,并敲掛在鼓側的馬鑼。雙人表演則一人丟棒(或刀叉、火把)擊鼓,另一人敲馬鑼,二人對唱。
2012年,由安鄉縣文化館申報“三棒鼓”列入第三批“常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2019年,由石門縣文化館申報“三棒鼓”列入第五批“常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擴展項目名錄”。
終審:譚琳琳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用戶登錄
還沒有賬號?
立即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