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局丨岳麓山大學科技城“四問”
“對于大科城,我們要研究‘為什么、有什么、缺什么、怎么辦’,以此來進一步落實好‘三高四新’戰略主戰場、科技創新策源地、高質量發展新引擎的重大使命。”
9月14日,省委副書記、省長毛偉明來到岳麓山大學科技城(簡稱“大科城”)調研。
在與岳麓山大學科技城管委會負責同志座談時,毛偉明一連問了四個問題,每一問都發人深省。
跟隨湖南省政府門戶網站,一起來讀懂大科城“四問”。
01為什么?
“四問”首問——為什么?問的是初心和使命。
2017年,位于湘江邊、麓山下的大科城啟動建設。三年多來,經過省市各級各部門的共同努力,大科城已一躍成為全省科技經濟發展舉足輕重、作用不可忽視的“主角”。
尤其是在2020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湖南,對湖南作出打造“三個高地”、踐行“四新”使命的重要指示,錨定了湖南進入新發展階段的新定位新目標。在湖南考察期間,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湖南大學岳麓書院,勉勵青年學子,不負青春、不負韶華、不負時代。
作為實施“三高四新”戰略的主陣地,大科城乘此東風,不斷激發區域人才和創新優勢,開啟了加快推動科技創新高地的嶄新篇章。
▲湘江之濱、麓山腳下,岳麓山大學科技城內高校院所云集,已成為全省科技經濟發展舉足輕重、作用不可忽視的“主角”。
奮力實施“三高四新”戰略,把習近平總書記為湖南擘畫的宏偉藍圖變為現實,成為新時代湖南的重大使命。
如今,站在新的起點,面臨新的機遇,大科城下一步如何發展,省長首問“為什么”,意義特殊而重大。
回望過去、面向未來,為什么要辦大科城?
這是初心,更是使命。
毫無疑問,這座散發著知識芬芳、創新因子的大科城,一頭連著學界、一頭連著業界,各種技術、各方人才、各類資源云集,最有優勢在實施“三高四新”戰略、推動全省經濟高質量發展上擔當主力。
因勢而謀、順勢而為。大科城不僅是知識轉化為財富的平臺、思想交流創新的平臺、多種文化融合的平臺,更是湖南實施“三高四新”戰略的主戰場、科技創新的策源地、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
簡言之,就是綜合發揮大科城的人才優勢、創新優勢、政策優勢和機制優勢,找準爆發點,把大學優勢轉換為地方發展的競爭力、生產力,讓大科城成為我省經濟發展的增長點增長極,為實施“三高四新”戰略、建設現代化新湖南提供源源不斷的新動能。
02有什么?
有什么?問的是底氣和自信。
答案,也很清晰。
▲大科城有著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人文底蘊和科教資源。圖為西湖文化園一派美麗和諧的生態風光。
擁有中南大學、湖南大學、湖南師范大學等5所大學,長沙礦山研究院、長沙礦冶研究院等2所科研院所,26.8萬在校學生……高校院所和人才集聚,就是大科城最大的優勢。
這座沒有圍墻的大學城,有著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人文底蘊和科教資源。可以說,像岳麓山大學科技城這樣的大學城,在全國都是很少的。新建的大學城缺少歷史積淀,城市中經過改造的大學城沒有綠水青山,唯有岳麓山下的大科城堪稱集大成者。
其次,從創新資源看,目前,大科城已集聚了“兩院”院士32名,省級以上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中心56 家、創新平臺23個,擁有國家授權專利13616件。貼身服務院士團隊項目,張堯學、王耀南、劉少軍等9個院士項目落子大科城。
從服務體系看,與18家金融機構建立深度合作關系,設立了種子基金、天使基金、科技成果轉化基金、創業基金等,打造了較為完善的基金投資體系。同時,通過提供人才、金融、科創賽事等服務,為大科城內科技成果轉化提供了有力支撐,激發了創新潛能。
▲大科城后湖藝術園的“蝶變”。
從環境品質來看,近年來,通過實施后湖綜合整治等品質提升工程,大力優化營商環境,完善公共服務配套等,“校區、園區、景區、社區”實現融合發展,大科城完美蝶變。如今,穿梭在大科城,湖光山色、美不勝收。
有了人才、平臺、體系、環境等強有力支撐,大科城就有底氣,就有自信,就能保持定力,趁勢而上、一往無前。
03缺什么?
缺什么?問的是短板和方向。
毛偉明曾在多個場合強調,要善于用辯證思維處理問題,按照“兩分法、重點論”,既要看己之優,也要察己之短。
搞清楚大科城缺什么?才能更好地補短板、明方向,搶抓機遇,迎頭趕上。
▲大科城中建智慧谷內,樹圖區塊鏈、特玻智造等聚焦核心技術攻關的科創企業項目,正在這里釋放源源不斷的科創動能。
“首先缺少支撐能力強的重大科研平臺。”在座談會上,毛偉明直指問題。
大科城最大的優勢,就是推進科教、信息、人才、經濟等深度融通,實現倍增效益。而創新平臺特別是重大科研平臺,是科技創新突破的催化劑、加速器及有效載體。
▲大科城創新資源云集,為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科技創新高地“賦能”。圖為國家超級計算長沙中心。
不難理解,加強重大科研平臺建設,充分發揮科研平臺作用,是提高科技投入效率的一個重要問題。有什么樣的平臺,就將吸引什么樣的人才,就有什么樣的人才結構,就有什么樣的創新成果,就能更好地將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其次,如何進一步攻克關鍵核心技術難關?如何在國家尖端、前端、高端的產業鏈當中,有湖南一席之地?是大學城要研究的問題,也是可以大有作為之處。
此外,大學和企業在科研方面最大的不同之處,即企業大部分是應用性研究為主,而高校所承擔的任務更多的是基礎性研究,尤其是基礎理論的研究。“大科城如何取得更多從‘0-1’的突破,這個研究還得加倍。”毛偉明再劃重點。
04怎么干?
發現問題、分析問題,目的是解決問題。
怎么干?問的是思路和路徑。
▲9月14日,省委副書記、省長毛偉明在大科城調研。圖為毛偉明一行在中南大學科技園(研發)總部調研。
毛偉明要求,要做到“四個致力”:
一要致力打造重大科研平臺。搶抓國家重點實驗室體系重構機遇,加強與國家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對接合作,促進科技、教育、信息、人才融通。
二要致力攻克關鍵核心技術。大科城要發揮橋梁紐帶作用,緊盯國家重大需求、緊盯產業鏈安全、緊盯未來產業發展,強化原始性創新、基礎性創新、應用性創新的融合,推動創新資源與產業需求有效對接、產學研用緊密結合。
三要致力培育一流科創企業。大科城的土地資源有限,在企業培育上,不能像一般園區那樣“大開大合”,而是必須聚焦前端、尖端、高端,堅持高質、高效、高能,孵化培育一批科技含量高、人才支撐強的創新型企業。
四要致力構建最優創新生態。大學科技城作為全省科教資源最富集、科技人才最云集、信息交流最聚集、創新設施最密集的區域,要強化人才、金融和政策支撐,用好聚集創新人才,提升科技金融服務能力和活力,推動產教、產金、產研結合。
▲面向未來,大科城勢必以“創新創業 追求卓越”的干勁和奮斗姿態,在答好“四問”命題賽道上,展現別樣風采。
大科城“四問”,既問為什么、有什么,又問缺什么、怎么干;既問出了初心和底氣,更問出了方向和路徑。不僅有鮮明的觀點、深刻的內涵,而且蘊含著豐富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既部署“過河”的任務,又指導解決“橋或船”的問題。
浩渺行無極,揚帆但信風。精彩的過去靠奮斗創造,嶄新的藍圖更要靠奮斗描摹。
面向未來,大科城勢必以“創新創業 追求卓越”的干勁和奮斗姿態,讓創新實干,成為“四問”之答!奮力譜寫“三高四新”戰略主戰場、科技創新策源地、高質量發展新引擎的精彩答卷!
用戶登錄
還沒有賬號?
立即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