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腐同查揚正氣 標本兼治固堤壩——常德市一以貫之推動作風轉變工作綜述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上發表重要講話,指出要深入推進風腐同查同治,并強調堅持正風肅紀反腐相貫通,以“同查”嚴懲風腐交織問題,以“同治”鏟除風腐共性根源。常德市紀委監委全面貫徹落實二十屆中央紀委四次全會、十二屆省紀委五次全會部署和市委要求,深刻把握風腐同源、由風及腐的本質,以刀刃向內的勇氣查作風之弊,利劍高懸的決心懲腐敗之惡,構建風腐同查同治閉環機制,推動正風肅紀反腐一體深化、標本兼治。
機制先行:織密風腐同查“一張網”
“既查腐敗問題,又深挖背后的‘四風’問題。”漢壽縣紀委監委在某案件查辦中,不僅查實私分費用的違紀違法事實,還順藤摸瓜發現多人通過虛增油料費、維修費套取資金用于違規吃喝等問題,最終對8人立案審查調查。這是該縣踐行風腐同查機制的生動實踐。
“從一包煙、一瓶酒到權錢交易,腐敗往往始于作風失守。”鼎城區紀委監委在剖析某典型案件時指出,相關人員從接受下屬吃請、收受禮品禮金,逐步發展到接受旅游安排、長期借用管理服務對象車輛,最終滑向腐敗深淵。這一案例推動鼎城區建立完善由風查腐、由腐糾風的工作流程。
市紀委監委牢牢聚焦風腐一體突出問題,充分運用專項整治這一利器,以小切口、硬措施開展靶向整治,瞄準違規從事營利性活動、違規借貸牟利、違規收送禮品禮金、違規吃喝、打牌賭博等五類問題,以堅定決心、強力措施,糾治“四風”頑疾,推動黨風政風持續優化,為常德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作風保障。
科技賦能:擦亮精準監督“透視鏡”
系統預警:某單位公車在未經申報的情況下出現行駛軌跡。7月上旬,臨澧縣紀委監委依托省“互聯網+監督”公車管理平臺,迅速核查并糾正一起公務用車異常問題。這是常德市運用數字技術破解風腐監督難題的縮影。
面對“四風”問題隱形變異、腐敗手段不斷翻新的挑戰,常德市將科技手段融入監督全過程,為風腐同查裝上“智慧大腦”。全市推廣應用酒駕醉駕信息智能比對預警系統,取得良好效果。
“每周開展聯合檢查,既查酒駕醉駕,更查背后違規吃喝。”安鄉縣紀委監委與縣交警大隊建立常態化聯合機制,讓“車輪上的腐敗”和“酒桌上的歪風”無所遁形;石門縣利用“大數據篩查+點穴式巡察”,通過醫保系統數據比對,發現某醫院無資質開展檢查卻違規報銷醫保基金線索,順藤摸瓜查處了縣醫保中心審核把關不嚴的相關人員……
常德市完善大數據平臺,匯集稅務、公安、財政等22家單位近7億條數據,通過數據接口、專線協查等方式,打通數據壁壘;建設酒駕醉駕、“三公”經費、公租房監管等監督模型,讓權力運行的每個環節在數字化監督下更加透明,讓“四風”問題和基層“微腐敗”無處遁形,推動監督執紀執法更加精準高效。
促改促治:構建系統施治“防護墻”
“約談不是目的,紅臉出汗是為了防微杜漸。”桃源縣委主要負責同志分5批約談30名下級黨組織“一把手”,針對查擺問題浮于表面等情況,督促深挖作風根源。這種“常態化督導+精準化提醒”的模式,在全市各級黨組織廣泛實行,推動黨員干部從“被動接受監督”向“主動防范風險”轉變。
“查處個案只是起點,堵塞漏洞、防患未然才是關鍵。”澧縣紀委監委以澧州實驗小學相關案件為突破口,推動教育等部門構建長效機制:成立支付審核中心實行“校財局管”,所有伙食費通過網銀結算;建設“智慧食堂”平臺,實現食材采購、驗收、支付全流程線上監管;建立“縣領導+局干部+校領導+家長”四級陪餐制度,促進“校園餐”在陽光下運行。
通過不斷完善制度、加強監管、延伸治理范圍,常德市構建起系統施治的“防護墻”:聚焦“四風”典型問題,市紀委監委協助市委出臺整治黨員干部和公職人員違規吃喝等負面清單,持續深化糾治作風頑疾;堅持把警示教育貫穿風腐同查同治全過程,通過發布典型案例通報,攝制警示教育片,進一步釋放震懾效應;緊盯元旦、春節、端午等重要時間節點,開展交叉檢查、明察暗訪,對頂風違紀行為一律快查快結、一律從嚴處理、一律通報曝光。今年以來,紀檢監察機關聯合相關部門依規依紀依法開展明察暗訪22輪次。選取12個系統、22家單位、5個縣市區及5個鄉鎮黨組織,開展兩輪機動點穴式巡察。
從領導干部帶頭查擺問題到科技賦能精準監督,從個案查處到系統施治,從警示教育到制度完善,一套標本兼治的正風反腐“組合拳”正在持續發力,清廉將成為沅澧大地的鮮明底色。
用戶登錄
還沒有賬號?
立即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