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采依舊——常德市退役軍人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掃描
“讓我上,我是退伍兵!”“我捐款,我是一名老兵!”……在這場戰“疫”中,一封封摁滿手印的“請戰書”,一筆筆愛意濃濃的善款,勾勒出一幅幅催人淚下的老兵情懷畫卷。這些感人至深的場景,留在了人民群眾心中,刻在了廣袤的沅澧大地。
沖鋒陷陣的“戰斗員”
疫情發生后,常德軍分區第一時間成立以退役軍人為依托的疫情防控機構,第一時間發出倡議書,激勵退役軍人打頭陣、當先鋒。
“越是緊急關頭,越能彰顯退役軍人獨特風采!”常德軍分區司令員李興剛深有感觸。
王少賢(中)在抗疫一線
2012年轉業的王少賢,是常德市鼎城區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大年三十,他正在益陽老家,看到疫情形勢后,團聚僅半天時間,便含淚告別年邁的母親,連夜驅車150多公里返回工作崗位,主動請戰到人口基數大、湖北返常人員多的灌溪鎮。從發布動員令到運用智慧黨建系統指揮抗疫,從細致的心理關愛到赴一線考察識別干部,王少賢既當指揮員又當戰斗員,把最艱苦的任務扛在肩上。“黨員、轉業軍人、領導干部,任何一個身份都決定了我必須往前沖!”這就是王少賢鏗鏘有力的誓言。
退役軍人李永高刀口未愈,仍堅守抗疫一線,疲憊極了
疫情出現不久,常德市第四人民醫院籌建疫情應急指揮部。退役軍人、院長助理李永高第一個打電話給院長,毛遂自薦任最危險崗位的副指揮長。上任沒多久,他因結石引起腎臟積水,手術后本應休息幾天,可他拒絕了大家的好意:“軍人輕傷不下火線,我是一名醫生,我了解自己的狀況,醫院更需要我!”
退役軍人鄔詩宏、彭中華、熊照毅……一聲令,一聲到!危急時刻,他們用實際行動踐行“若有戰、召必回、戰必勝”的錚錚諾言。
支援一線的“保障員”
疫情無情人有情,軍人退役不褪色。石門縣與湖北省交界,防控形勢嚴峻,口罩成了防疫的必需品。退役軍人閆豪得知醫用口罩脫銷的消息后,利用個人資源從外地采購口罩1000多個,并迅速送到所在社區。“一線的防控人員,他們最辛苦,最危險!只有他們安全了,我們的安全才會有保障。”簡樸的話語代表了一個90后退役軍人的高尚情操。

老兵沈昌柳捐款1萬元
無獨有偶。2月16日,常德離職干部休養所老兵沈昌柳、趙炳義、麥春福,三位平均年齡91歲,將3個沉甸甸的信封,共2萬元現金,遞交給干休所黨委,所領導很為難:“你們都一大把年紀了,本是我們幫助照顧的對象,錢拿走,心意一定表達到。”第一次拒絕后,第二次又來了,第三次……沈昌柳的話表明了三位老兵共同的心聲:“這是我第一次‘不聽組織的話’,你們不能再拒絕了,國家有難,我應該盡點微薄之力。”

郭文彩主動把自己的酒店做隔離酒店接待外地客人
眾人拾柴火焰高,軍民團結克時艱。退役軍人郭文彩主動貢獻自己的酒店為定點隔離點,員工們害怕,妻子有怨言,都不愿意來上班。他做通妻子的思想工作,夫妻倆當起服務員,面對親人的勸阻、旁人的質疑,他微笑而堅定地回復:“困難當頭、匹夫有責,更何況我還是一名共產黨員、一名退役軍人呢!”80后轉業軍人劉操、傷殘軍人楊松林、澧澹街道退役軍人防疫志愿服務隊等,正是這一群群挺拔的身影,讓人民群眾感受到中國軍人的偉岸。
心理疏導的“醫護員”
“打贏疫情防控人民戰爭,是一個多維作戰的戰場,不僅僅只是打好阻擊管控戰,還要打好心理戰、輿論戰、宣傳戰。”常德軍分區政治委員董亮,這位善做思想政治工作、軍隊里有名的詩人,說這番話時格外堅定。
社情就是戰情、輿向就是導向。“今年春節莫亂跑,感染肺炎不得了……”這是花巖溪管理處退役軍人丁波整理的第15個音頻,通俗易懂的內容,富有特色的方言,受到群眾的喜愛。疫情發生后,在丁波的倡議和感召下,管理處9名退役軍人成立了先鋒隊,白天在卡點執勤后,深夜回家還要用“德語”錄制音頻,成為鄉間小道“永不消逝的電波”。

退伍兵李輝派送的愛心盒飯
“這段時間,我每天心里慌,睡不踏實,楊醫生開導我后,心理壓力小多了。”在某超市上班的小劉提到的楊醫生,就是澧縣碼頭鋪鎮楊家灣村,被村民們頻頻點贊的退役軍人、鄉村醫生楊清泉。為緩解復工復產員工的心理壓力,楊醫生主動加有需求人的微信,不管多晚,不管多忙,他都能做到有問必答、有求必應。作為村黨建聯絡員的妻子也給他打氣鼓勁:“咨詢你,說明信任你,這也是醫生的職責。”
隔離人員是最孤獨的群體,需要的不僅是物質上的資助,更多的是精神上的鼓勵。漢壽縣退役軍人李輝意識到這點后,給隔離對象送可口飯菜的同時,還送上一張溫馨的紙條,畫上一個大大的笑臉,上面寫著“這個世界上所有的美好,都會如期而至,堅持就是勝利”,以別樣的方式逐步消除了他們恐懼和委屈的心理。
疾風知勁草,烈火見真金。常德市退役軍人用實際行動,詮釋了情懷與擔當,向人民群眾交上了一份合格的答卷。
(責任編輯:晏紫卉)
用戶登錄
還沒有賬號?
立即注冊